扶桑企望华夏越!

标签:
日本社会服务社会化大生产小生产东南亚经济危机 |
分类: 媒体报道 |
1997年年初我去日本两个来月,在学习企业管理的同时,我写一篇学习体会《从日本之行,看我们观念严重滞后》(社会化大生产观念、大服务观念、大协作观念、创新观念、以人为本观念等),这篇文章最初连载于中国船舶报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8第一期部分转载,后来被《中外管理》1999年第二期全文刊登。回头看看16年前的日本,看看今天的中国,我们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值得自豪和骄傲。但是还是要友情提醒我们自己:在不要忘记历史的同时,不要总活在仇恨当中,我们还没想象的那么富裕,我们还有很多的不平衡,我们还有很多人处在贫困的边缘,虽然我们生逢盛世,但是我们的心还处在乱象当中。。。。希望为了我们的明天千万不要忘记向发达国家学习,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出发的目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一定在我们,但是我们一定在其中!
从日本之行 看我们观念严重滞后
东南亚经济危机与日本很有关系, 人们怀疑甚至否定了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能力。笔者两次日本之行, 认为日本目前经济是一个发达国家向更高层次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它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研究吸取。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 日本经验的要害是要看到认真改变观念的重要。
我们真的建立起社会化大生产观念了吗?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 分工越来越细, 完成任何工作不再是大包大揽, 而是需要社会分工和各部门的密切协作, 与之相适应的思维观念不再是小生产观念而是社会化大生产观念。
在日本的造船业, 工人和管理员很少, 每年造船吨位大得惊人。比如NKK 津制作所职工1500 名,其中500 名制作非船钢制品,1000 来人造船,每年造9~10 条17 万吨级船舶。如此惊人的速度, 究其原因除合理地使用人力和物力外, 我认为其观念意识在提高造船速度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一个大企业周围有很多卫星厂为之配套, 为之服务。津制作所只制作主船体部分和管系部分,机加工件和船舶舾装件全部通过外协外包来完成。
我国的船舶企业人数很多,可是每年造船吨位太少。这除了内部的管理问题外,主要是“大而全,小而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生产意识观念抑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现在日本的大企业已把眼睛放到了国外,在中国制作船舶舾装件, 甚至船段; 在东南亚制作电子产品, 并将其返销全世界。日本做法是一种大生产的观念。
我国一些企业在多方面还受小生产观念、封建残余观念的束缚, 特别是农本主义的轻商的观念、“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观念、自给自足的封闭观念、因循守旧的保守观念、左右摇摆爱走极端的浮燥观念、轻视科学和人才的愚昧观念等等还较严重的存在。这些小生产旧传统观念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首先是要把其他企业的能力变成自己的能力,把社会上的人才资源变成自己的资源,借鸡下蛋。思维观念高出一筹,经营战略也就胜一筹。
就一个领导者来讲,如果树立了大生产观念,就能够从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角度考虑问题,确定适应商品生产发展的战略目标,采取符合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领导方法,从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如果领导者脑子里全是小生产观念、轻商观念,他就会以自给自足、自成体系为目标,搞大而全、小而全,制定抑商政策,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采取自产自销,不要分工与协作的领导方法,阻碍市场经济的活跃。
我们真的建立起大服务观念了吗?
在日本不仅社会服务, 企业里的服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漫步日本城市街头, 地理图随处可见, 为路人清楚的指示着行动路线。日本的超市商店相当多,有的是昼夜营业, 商品齐全精美、选购起来相当方便,营业购物结帐相当快。在日本购买使用的东西, 不用当面试一试, 因为日本人认为商品本身就应该是合格品。其实商品是顾客的满意品, 商品本身就凝结着一种服务观。菜农把蔬菜、牧场主把肉食干干净净地用透明塑料分别装在食用盒中, 然后明确地标上出厂日期、存放期限、重量及价格,投放在超市里出售, 这是为食用者提供的服务。有轨电车购票大部分是自动售票机售票, 操作起来相当简单, 检票进站, 收票出站全是自动的。电车每隔10 几分钟一趟, 并且速度非常之快, 这又是一种服务。在每个停站处都有标牌标记着几点几分公共汽车到此站, 并且非常准时, 这又是便利服务。饭馆里均有明显的实物饭菜模型或彩色图片标示, 为人们吃饭, 特别是外国人吃饭点菜提供了方便。公共厕所里均有为坐轮椅的人使用的便器。双目失明的人走路相当快, 是因为社会服务在盲人脚下提供了不同感觉的标识, 使其轻松地下楼梯、过马路。在日本生活,一切都相当便利。在日本的企业, 服务观念已深入到各个工序的每个人, 上道工序把下道工序视为自己的顾客, 使下道工序满意作为服务的重要职责。
服务凝结在商品中, 服务表现在人的言语里和笑脸上, 服务表现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所有这些给你带来的都是令人愉悦的心情。我们也常讲服务,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口号有了,行为没跟上。
我们真的建立起大协作观念了吗?
在日本,相互协作随处可见,大至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协作,小至团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结一致,一致对外,增强出口能力,不损害民族利益,这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的协作观。工业、农业、交通、服务业,虽然是私有化和股份化,但在市场的调节下, 显得格外协调。从私铁到公铁换乘电车或地铁是相当方便的。企业之间配套生产是普遍现象。造船厂很少自己制作舾装件和小的物件, 均是其它厂家为之配套;打开您所购电器产品,里面会有几个厂家, 甚至几个国家生产的不同部件。打一个电话, 需要的材料就可以马上到位。顾客购买一件日用品,会把使用中的不便设计反馈给厂家,这体现的是使用者与企业之间的协作。
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都是为完成企业目标而设置的,在共同的利益下,有分工, 有协作, 不一味的强调职责范围, 而忽视协作生产。设计人员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完全是为现场制作服务的, 也就是考虑到实际生产的方方面面。工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把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不断地更改设计,这是设计人员与工人的协作。管理人员尽可能使现场简单方便,努力使管理复杂细致,这是管理人员与制作者的协作。
日本在企业管理中很注意培养团体成员的合作精神, 特别看重企业团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把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一致起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个和尚没水喝”并不是故事, 在中国是一种社会存在。中国人的个体工作素质并不比日本差, 个体的特点比日本人明显, 但缺乏互相协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社会化、机器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这就决定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实践证明, 完成一种复杂的工作, 只靠个体的努力是不够的。发展人的个性或者说个性鲜明未必是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现代化生产恰恰需要的是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人或组织的有机组合来完成的。
我们真的建立起创新观念了吗?
日本的各行各业都很注意改善企业产品和企业的形象。汽车行业、电子行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之快是惊人的。几个月以前在市场上购买的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几个月后这种产品的价格会降下很多,并且新型的、功能和性能更优的产品会摆在超市上。日本就是靠这种不断地更新、不断改进自我产品,使其产品长久占领市场。在日本企业更新产品的意识很强, 人的创新意识也很强。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吸收好的作业方法, 不断地改进作业方式, 使其工作达到最佳状态。日本很多企业都有QC 小组,与中国和美国的不同, 日本的QC 小组一般是自发组织起来的,不是官方行为。活动的内容不仅仅是加强质量管理, 而且涉及到加强生产管理、不断地更新改进产品等工作内容,QC 小组的成果是显著的。
创新形式有技术创新、用途创新,而最有影响力的是社会观念的创新。有了观念的创新,才有实际社会的进步,才有一个国家的进步。一个好的企业家通过创新可以产生好的资源生产社会财富,或者使现有的资源具有更大的创造财富的能力。
我们真的建立起以人为本观念了吗?
日本很注重人身安全, 也注重人的能力发挥。意外伤亡的人给付保险费用的高达7000 万日元,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个工人有多大能力, 就定出多大能力相应的任务。用工是根据科学的定额和实际工作量来合理地安排使用和调剂的。在基层决不会有人浮于事浪费人力的现象发生。有时宁可加班、加点,宁可花大价钱更新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也不去多安排一个人。能在管理上解决的问题不会让其转嫁给制作者, 管理上尽可能复杂细致, 实际操作上尽可能简单方便。工人完全按照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事先计划好的轨迹去作业, 不用去做复杂的思维。怎样造船, 在设计阶段已全部明确,什么东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装,由谁来装,为什么装,怎样装好,是每个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使用计算机进行了一次预造船演示, 进行一次机器人焊接的动态演示, 以便在此阶段就解决生产中可能出的问题, 把生产中的问题尽可能控制为零。设计、工艺、管理一体化, 在每张图纸及文件上均标明得准确无误, 而且各专业的设计工作平行进行, 开工前各专业的图纸资料, 按管理要求均提供给生产部门。此为高空涂装和舾装作业平面化、平面作业内场化、壳舾涂一体化创造了基本条件。
组织机构的设置完全是高效原则,没有多余的机构和多余的人员。机关办公为了节省人力, 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脑,办公现代化、效率化。
日本这一节省人力为本的效益、效率观念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种观念。应该十分明确,人是最重要的,人力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我们不能在用人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大小, 来评价一个企业领导者的职位高低。我们的思维应回到市场经济中,让企业以经济实力、增长的活力来证明其自身价值。
总之,企业是在不断突破旧观念,不断转变思维方式中前进的,观念不变企业就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