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杆身的神秘世界 (一)

(2010-10-15 19:09:39)
标签:

体育

日本

杆身

高尔夫工房

杂谈

分类: 科技篇
走进杆身的神秘世界 
 
走进杆身的神秘世界 <wbr>(一)


    前一阵子,我碰到一位职业球员,他对我说了这句话:“达哥,我现在的球技进步了,木杆和铁杆的弹道也高了,远了。我绝对认同你的观点!”我只看了他一眼,说了句谢谢。原因是,如果他两年前听我的话,他现在的成绩远远不止停在全省第二名,可能已经是冠军了!因为他有很好的挥杆技术,只是自信心太强和不相信科技,这样只会推迟他的进步。就像一辆日本车可以加速至二百公里,你会说这是一部好车,但用保时捷加速至二百公里的滋味又会如何呢?我敢说一定是提速容易,驾驶平稳,至于流畅程度也不用多说。

    这位职业球员的致命伤,便由他两年前用了一套S300钢杆身的铁杆开始。因为他的挥杆速度快,所以他认为自己可以用S300(125)钢杆身。当时根据电脑资料的显示,我直截了当地指出他的球弹道太低,上果岭后球不容易停,我帮他选择了NSPRO1050S杆身,虽然距离没有大幅度的增加,但球的弹道高了,球也变得容易控制。可惜当时他回了我一句,他喜欢低弹道,因为抗风和距离近这些技术元素,他能够透过锻炼来提高水平,我便说:“是的。”往后,我也没有和他联络了。今天他所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建基于两年前我给他的建议上。

    其实,类似的事情每天在发生,从技术观点来看,一支铁杆越硬,其传导能力便越好。当我们买一套铁杆试打时,在没有配合电脑分析的情况下盲打,一定是手感硬的比过软为好,再加上误以为自己能打硬杆身,结果悲剧发生了。你将需要用很多年的时间去改变你的习惯,因为变了形的挥杆动作,将引发很多其他的问题,譬如是拉伤肌肉,打九洞便疲累,击球没有距离(但你认为自己能打很远)等等。

    每当你挥杆失误时,通常首先想到是动作上出现问题,如果要换球杆,也只是考虑到杆头的问题,很少人会知道,杆头与握把中间这一段——杆身,才是关键的所在。

    有人以跑车来形容一支球杆,握把就是方向盘,操控的感觉就握在双手之中。杆头像是车子的外形,大小长扁均会影响气体动力与重心位置。那么,杆身算是什么?它有点类似车子的引擎。

    杆身合适与否跟球友的挥杆能力很有关系。差点越低的球友挥杆便越稳定,亦比较可以知道所需要的杆身规格,也能够分辨出杆身的特性差别。

    那么,高差点的球友该怎么办?这群人挥杆最不稳定,却又最需要合适的杆身来帮忙,正确而合适的杆身对高差点来说,不一定像神丹般可以救人于重病,但绝对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挥杆习惯。往正确的方向来学习挥杆技巧,而不是因应杆身来做出不当的补偿动作。白忙一场还是回到原点,这样可能比初学者更难改错。

    最尴尬的是,那些有点程度但力道不是很够的业余者,几乎只能屈就使用不合格的球杆,而这些人却又是最需要杆身帮助的人。究竟这类球手有多少呢?连职业球员也算进来,应该有接近9成的人,因为有些职业球员技巧虽好,还是要靠杆身来助他一臂之力。

    这种乐意帮助球友的杆身,基本上都是重量轻、扭曲度中等、打感轻松的。但这确实是事实,且分类细致。选杆身像是在挑选汽车的引擎,你应该依照你的驾驶习惯、踩油门的方式、常行走的路面,来换上适当的CC、扭力与加速性引擎,行车时才会得心应手。高尔夫球杆

 

 

 

作者:黄达———频繁来往欧美日本,了解最新球具科技,师承日本高尔夫工房大师,现为轶达工房之球具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简说球道木
后一篇:细说挖起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