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死神竞速

(2011-09-09 16:04:32)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气专科

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张世忠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应用氩氦冷冻系统治疗脑胶质瘤,已取得明显疗效,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诙谐地说,神经外科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地方,你常常能感觉到死神好像在你身边徘徊,正在与你博弈。而医生经常要——

与死神竞速

本刊记者 詹丽茵  通讯员 胡琼珍

 

这天,天好像黑得特别快,才五六点左右,夜色就开始落幕,行人纷纷往家里赶。一个30多岁的妇女抱着一个已经昏厥过去,但全身还在不停抽搐的小孩,神色匆匆地赶往珠江医院。

现任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的副主任张世忠还清楚记得当时的 一幕。那时,他还只是个主治医师,下班后与师弟一同路过急诊科的时候,正巧发现了这个女士抱着一个全身不停抽搐的七八岁左右的小孩在急诊室前哭泣。

也许是出于职业敏感,当时的张世忠看到此情形后立刻上前了解情况。

女士姓徐,是小孩的妈妈。小孩名叫贝贝,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上学的时候跟同学之间发生了点摩擦,同学动起手脚来就往他的太阳穴打了一拳,贝贝当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只是默默地回了家。一向有些调皮的贝贝以往回到家后都会把书包一丢就跑去玩耍,可这天的贝贝一反常态,十分安静地跟姐姐说要去睡觉。姐姐顾着自己手头上的事也没注意太多。

晚上徐女士回家做饭的时候,发现看不到贝贝的身影。得知贝贝一回家就去睡觉时,徐女士十分很惊讶,因为每次这个时候贝贝会在她身边吵闹,根本不可能一回家就睡觉。于是徐女士一边喊着贝贝的名字,一边往贝贝的房间走去。这一进去看到贝贝的样子,徐女士吓坏了,因为贝贝已是口吐白沫,还怎么都叫不醒。她立马背起贝贝,往珠江医院赶。

张世忠在了解情况并发现贝贝的左侧瞳孔已经散大了后,当机立断抱起贝贝就往手术室跑。当张世忠抱着贝贝到手术室的时候,贝贝的呼吸已经停了,因情况紧急,根本没有时间更换手术衣进行常规消毒,他迅速带上两双无菌手套,手术室护士打开手术包,积极地配合着。先由麻醉科的主任进行麻醉插管,张世忠麻利地铺巾,进行消毒,他快速切开左颞部头皮和肌肉,就见到粉碎裂开的颞骨,用咬骨钳再咬开颅骨后立即用手指抠出了一部分血凝块。麻醉师说孩子的呼吸回来了,在场的医护人员一阵欢呼。张世忠心里明白,贝贝是急性硬膜外血肿引发脑疝了,如果不立即解决血肿的压迫,就回天乏术了。

第二天,贝贝的奶奶从医院门口开始磕一个头走一步到神经外科,因为贝贝是他们家族的几代单传,若贝贝有什么损伤,对他们来说将会是很大的打击。十天后贝贝痊愈出院。

“神经外科就是这样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地方,只有当过神经外科医生的人才会深有体会。”张世忠感叹道,“脑部是密闭的空间,必须要争分夺秒,是否能留住生命,很大程度上就看这个争夺的速度。”

细节决定生死一瞬间

当然,除了速度要快之外,细节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重要关键。张世忠认为,在神经外科工作必须要坚持一个原则:在生命面前,都要细到极致,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保证没有遗漏。就像围棋收官一样,也许布局,中盘都非常完美,可是收官时一个小小的疏漏就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后果。一台手术从开颅到切除病灶到缝合,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允许小小纰漏。也许一个非常微小的血管没有止好血,都会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死亡的恶果。

在一次手术中,一个刚下临床的博士参与了手术的消毒。正确的消毒应是一体的,同时对各个部位进行细致的消毒。然而该博士却犯了个禁忌:将一处已消毒的区域用于固定耳廓的贴膜又掀起来,并用纱布在局部擦拭。正是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却有可能将未消毒区域的细菌带到手术区,由此就又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甚至导致死亡。对于年轻医生的消毒等细微操作,张世忠都严格要求:“细节决定成败啊!”

让张世忠印象很深刻的是不久前他在ICU见到的一幕:一个50多岁的听神经瘤患者,经过成功的手术后,其一对儿女与该患者在病床边聊天,笑容洋溢在他们脸上。张世忠赶去做一趟手术的时候,刚好看到这个很温馨和谐的场面。然而当张世忠做完手术再次经过这里的时候,看到这个很温馨和谐的场面。然而当张世忠做完手术再次经过这里的时候,看到这对儿女正匆匆忙忙往手术室跑。听闻,那个患者术后脑部出了一点点血,最后不治而亡。

“这就是神经外科,有时候你上一秒看到的好好的人,顷刻间就会成为一具尸体。”

 

独特的氩氦冷冻系统治疗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据悉,中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10万人,年死亡人数达3万人。

胶质瘤在发生之初,通常没有典型的症状。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会表现出如下症状: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

由于脑胶质瘤浸润性生长的特性,传统手术很难达到根治,切除大部分病灶后,常规进行放化疗,由于个体差异及对放化疗的敏感性高低,残留的肿瘤细胞仍然容易复发。

1998年美国发明了一个很神奇的治疗仪器——氩氦冷冻治疗仪,采用太空技术,十几秒将治疗部位的温度降到零下140度左右,且又能在半分钟将温度升回零上30多度,这一冷一热就能使肿瘤细胞在瞬间冻死并变成碎片,已在肝癌前列腺癌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在2000年的时候,张世忠首次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了脑胶质瘤的手术当中,通过氩气氦气冷冻死手术残留的胶质瘤细胞,有效地预防术后复发。通过总结5年生存率的随访结果,让张世忠敏感地意识到,这些病人的复发率减少除了氩气氦气冷冻杀掉了残留肿瘤细胞外,是否还因为刺激了机体本身的免疫调节功能增强了抗肿瘤性呢?

为此,张世忠制定了缜密的实验计划,通过基础实验得出结论:氩氦冷冻治疗后的肿瘤细胞不但失去活性,且能激发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增强自身免疫因子的活性。这些宝贵的数据被国内外核心杂志收录发表,张教授本人也因此到美国十余家医院进行交流访问。他充满期望地说:“多一项利器在手,在与肿瘤的交锋中就能多一份胜算!”

 

胚胎的干细胞可修复脑损伤

近些年来,帕金森病作为老年人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性疾病,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帕金森又称“震颤麻痹”,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他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该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1%患有此病;在大于40岁的人群中则为0.4%

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开展了多领域多层面的研究,已获得多项国家重大基金项目的支持。在临床手术方面,张世忠从1997年起就为帕金森患者进行“细胞刀”治疗,迄今为止已有1 000例之多,近年来他又开展了脑部埋置电极刺激手术(DBS)。这些手术都是选取精确度脑部功能区靶点,刺激脑部多巴胺递质的释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DBS再好也是一个症状治疗,帕金森病最终治愈还是等待有针对性的多巴胺干细胞治疗。”张世忠以一个学者角度评价说。

在帕金森病基础研究方面,张世忠没有丝毫放松过。他门下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们正在进行一项具有革新意义的尝试。因为在临床上常常发现女性患者出现脑损伤,如果生育孩子后,症状得到极大缓解甚至治愈。我们知道脑神经细胞是不会再生的,那么为什么这一类的女性患者脑损伤能得到自动修复呢?通过查找文献,并与国内外相同领域的专家们交流,原来已有研究发现,这些脑损伤自愈的女性患者体内发现了只有男性特有的染色体Y。女性体内的Y染色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胚胎。这些女性怀孕后,如果是男性胎儿,由于母体与胎儿通过胎盘连接,男性胚胎的染色体Y通过干细胞能反馈到女性母体上。

张世忠到国外交流时,外国友人与其开玩笑说,这个实验表明女性不可随意找男性受孕,因为一旦怀上对方的孩子,孩子的染色体就会通过脐带干细胞进入到母体;若与多人怀孕过,则母亲体内就会有那些男朋友的Y染色体。对于不能再怀孕的女性患者或是老年患者,可以选择脐血,通过脐血干细胞对受损的脑组织进行修复。虽然通过前期的实验取得了部分证实,但是干细胞移植修复是很复杂的机制,目前还在动物实验阶段,将来能否运用到人体,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目前张世忠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关于胎源性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动物的研究项目已经通过动物实验得到证实。通过让患上帕金森病的的母鼠怀孕,然后在母鼠脑内发现通过胚胎进入的带有治疗药物的雄性染色体,并治愈了母鼠的帕金森病。这证实了胚胎的干细胞是具有很好的修复功能。

最后,张世忠告诉记者,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人才济济,所有的医生都是硕士学历以上。博士研究生导师就已达6名之多,这在国内外都是不多见的。无论在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介入治疗还是功能神经外科领域都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

 

 

   刊于2011年2月 第1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