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药物自然疗法的一种新趋势

(2011-09-08 17:34:15)
标签:

杂谈

分类: 药械视窗

长期以来,人们迷信打针吃药,但药物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会带给身体不同程度上的损害,于是人们开始推崇非药物的自然疗法。近年来,自然疗法作为一种大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生物频谱保健治疗顺应这一趋势问世了。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 蔡继业教授指出,生物频谱保健治疗是——

非药物自然疗法的一种新趋势

本刊记者 詹丽茵

 

近年来,生物频谱保健治疗技术已成为一种新趋势。该技术已得到许多相关学科专家的高度关注,其产品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然而,究竟什么是生物频谱保健治疗?这项囊括多个国家发明专利的技术究竟存在怎样的科学奥秘?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蔡继业教授将为我们讲述一种新的非药物自然疗法。

生物频谱技术的保健治疗机理

蔡继业教授指出,人体体内钙、钠、钾等多种离子通过细胞新陈代谢与体液循环进行正常有规律的运动而导致频谱场的形成。科学证实,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频谱场,如脑频谱场、心脏频谱场等等,当人健康时,这些频谱场就处于一种正常的稳定状态;当人有疾病时,频谱场就会发生变化。如果把人体作为一个点光源,发射的红外电磁波的峰值在10微米左右。当外来频谱场照射人体时,如果与人体的吸收波长相一致时,就会引起共振效应和生物效应。

于是,科研人员产生这样的想法:能否通过吸收外来频谱场以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

生物频谱保健治疗就是通过模仿健康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等的固有频率,并使其作用在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上,通过共振吸收,即通过外界能量的输入达到保健、治病的效果。

蔡继业教授指出,目前,频谱保健治疗分为频谱水治疗保健仪和频谱保健治疗仪(屋)两种方式。

频谱水,是将普通饮用水调制处理成与人体正常细胞、组织、器官频谱场相匹配的优化水,改变了原水的一些物理、化学特性,由内向外作用于人体,使之更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而频谱保健治疗仪(屋),则是通过模拟人体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的频谱场,以照射的方式从外向内直接作用于人体,从而使人体获得能量达到保健、治病的效果。

生物频谱自然疗法的最佳实现方式

那么,生物频谱保健治疗作为自然疗法,其保健、治病作用的最佳实现方式是什么呢?

生物频谱保健治疗的最佳实现方式便是将两种方式相结合,通过“内喝频谱水,外照频谱仪(屋)”,从内到外、双向调节对人体进行保健治疗。

频谱水是小分子团水,比普通饮用水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其电导率频谱曲线更接近人体血浆,渗透率、溶解力增强,溶解氧含量提高。进入人体后,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据蔡继业教授介绍,频谱治疗技术中的频谱水有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使血管更通畅,大大降低了血栓发生的几率。此外,还具有促进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增进食欲;调节神经系统,平衡代谢;具有一定的消炎功效;提高人体综合免疫力,保健防病等作用。频谱水不仅对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便秘、泌尿系统结石有治疗作用,还能对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有着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而频谱治疗仪(屋)通过外来频谱场照射,与人体本身的频谱场波长相匹配,产生共振吸收,更有效地活化组织细胞,改善血液循环,使效能深入组织、器官。因此,频谱治疗仪(屋)有促进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调整神经、体液和内分泌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强健肌肤及美容功能;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等作用。

因为在外照过程中,排汗比较多,在外照频谱仪(屋)之前和外照过程中,需要补充较多的水分,每天喝足2 5003 000毫升频谱水。再进行频谱仪(屋)治疗时可双管齐下,将两种功效进行科学整合,可从内到外全方位对人体进行系统调整,使之相互作用,达到1+1>2的效果,使身体趋于正常的健康状态。

如何鉴别和选择科学有效的频谱产品

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频谱保健治疗产品,如何正确选择?

蔡继业教授推荐选用骏丰频谱产品。他指出,经过市场多年的使用和验证,选择骏丰频谱持有“准”字号的医疗器械的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该产品作为“准”字号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政府药监部门颁发的“三证一表”,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医疗器械广告审查表。该产品更是采用了现代航天科技中的新材料制作而成。

此外,也有检测数据显示,骏丰频谱水的溶解氧比普通饮用水增加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经常饮用溶解氧量高于5%的水,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30%50%

 

      刊于2011年1月 第1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