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寻找健康的支点
(2011-09-02 15:47: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卷首语 |
我们如何寻找健康的支点
张乐人
伟大的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多少年来,这话一直被许多想干一番事业的有识之士奉为座右铭。
然而,依我看来,其最扣人心弦之处,还在于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平衡——力点的平衡,以及由平衡延伸出的自然定律。
平衡,是大千世界正常运转最核心的支点。
大自然,因为平衡才会风和日丽、绚丽多姿;人类社会,因为平衡才会井然有序、繁荣发展;世界万物,因为平衡才会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那么生命呢,人的健康支点又是什么呢?
无他,也是平衡。
慢性病“缠上”年轻一族、 朝九晚“无”导致许多白领早逝、越来越多的老板患上了“强迫症”……这些是本期《名医》报道的、让人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医学专家指出:他们失衡了。正是失去了平衡,也就失去了健康,甚至失去了生命。
我们要寻找健康的支点,就必须寻找身体的平衡。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健康就是生理与心理的平衡。中医阴阳论就是追求平衡的理论。不偏阴不偏阳,过犹不及,中国古人讲中庸,讲中和,阴阳平衡就是中和。人要完全达到中和是不容易的,需要你在认识上的提高,需要你的努力与毅力,更需要你达到境界。
我在多年前写过一篇散文《睡觉的境界》说到:在“文革”时期,一位老干部蒙受种种不白之冤,白天挨批斗,晚上还不给被盖。寒冬腊月的一个夜晚,我受一位小朋友妈妈的委托,悄悄带了一张棉被给他,他坚决不收,怕连累别人。夜深了,我又去看他,只见他裹着一堆稻草睡得很香。那睡态是那么安详,那么若无其事,深深地印进我的脑海……
在“文革” 时期,许多老干部由于忍受不了非人的折磨而自寻短见。这位老干部的坦然,无疑堪称典范。其奥秘是什么?就是他寻找到了一种平衡,那是人生信念战胜了邪恶之后创造的一种心理平衡。
人的健康,一般来说,在于衣食住行的日常保健。比如膳食平衡、内外平衡和动静平衡。但,人一生难免不生病,有些人甚至还会患大病、难治之病。此时我们面对的便是,创造新的平衡。
记得几年前,我采访过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我国中医治疗肿瘤的权威专家周岱翰。他给我讲过一个独特的观点,叫做“带瘤生存”,意思是患了癌症的病人,如果已不适合手术切除,完全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方法与肿瘤共存。只要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就会跟正常人一样地健康生活。
无独有偶。最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治疗糖尿病的高手翁建平教授送给我一本他主编的书,叫做《与糖尿病和谐共处》,书中的主要观点就是鼓励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糖尿病,与其和平共处,从而拥有健康的今天与明天。
如此看来,我们寻找健康的支点,不仅在于如何保持身体原有的平衡,更在于面对疾病或逆境时如何创造新的平衡,从而真正拥有人生的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