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村镇绿绿的一片,除了林木,想必卡特地不乏。也门中世纪城镇不少.....。
翻山越岭,只为去参观也门又一处有名的中世纪乡镇,位于萨那西北部约54公里处的2个孪生城镇。
坐落在山崖峭壁上的城镇叫“考卡邦”。
山崖小镇考卡邦”,与其峭壁下端的“希巴姆”城镇居民如同兄弟一般。
坐落在山崖下方的城镇叫作“希巴姆”(也门还有一座更为有名的世遗景观也叫“希巴姆”)。
走进山崖村落--考卡邦”,依然是北也门典型的民居,独特的建筑式样很也门!
也门的旅游景点之一考卡邦”,不缺蓝天白云,却极度缺水,尤其缺生活必需的淡水。

属南阿拉伯的也门人多住塔式和堡垒式多层楼房,北阿拉伯人多是游牧民族出身(贝都因人),其普通民居外观有些千篇一律。右边似烟囱的是村里古老的清真寺。

上到高高山崖上的村镇考卡邦,是为了来山崖边俯瞰下面,朝下一望,呵呵,煞是惊讶!
“希巴姆”以农业和商业为主,而矗立在峭壁上方的“考卡邦'则主要是担任军事重任。

千余年来,山崖上下的两个城镇,居民们的民族相同,却各自具有不同的使命。
山崖再高都有本事修造房屋
山区海拔高度为2500米左右。
农耕为主的'希巴姆”,大片农地似一幅天然的农耕艺术图画,色块真美!阿拉伯世界中难得一见。
山崖上下的两座城镇希巴姆与考卡邦,居民每年都必定要聚会一次,以互相确认对方是否安然无恙.......。
炎热日头下的考卡邦一隅
也门--世界上四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水荒,日益枯竭的水资源严重影响了也门的经济发展,成为也门摆脱贫困,推进经济重建的最大制约瓶颈。(也门邻居阿曼亦是淡水奇缺之国,但有“法拉吉--坎儿井”)
希巴姆与考卡邦,两座城镇之间相隔的是350米高的峭壁,早年没通公路时,两地居民交往全靠爬山路。
考卡邦”的民居亦有典型的也门窗
两座城镇每年的聚会活动如同节日一般并延续至今,数百年的交往历史中,永远不减热情洋溢的气氛。
考卡邦小卖部门口的老人与儿童
阿拉伯半岛上的传统阿拉伯男人,大都喜欢缠头巾,但其结法式样与头巾色彩各有不同。头巾功能在阿拉伯国家实在多,尤其是也门男人的头巾,用途广,玩得转,平素用来当帽子,买东西时展开来当包裹;做礼功时当垫子;刮风时蒙在脸上挡风沙;睡觉时拿来做被盖;洗脸时又可当毛巾......。
令人视觉几许干涩的村庄--考卡邦 。
(找不到厕所,水火不留情”,在左边残墙乱砖旁解决...)
亚洲国家大都禁枪,但中东一些部落地区,政府默许当地的部落酋长or宗教长老的武装,合法持有枪支。
自也门局势一直动荡以来,也门中央政府对部落的控制越来越弱,因此部落武装有恃无恐,不单互相拼火且把战火烧到了首都萨那,加之外国势力的参合,导致今日也门成了内外交困的战场......。
谢谢来访!
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