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曾第一个只身旅行荒蛮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欧洲人--英国一著名女旅行家在游记中写道: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冲动是这个世界背后最基本的推手。......但是有两种冲动强过性欲,深过男欢女爱,而且独立其上,那就是人类对真理与自由的渴望。为了满足这两种欲望,人类做出的舍己要大于因爱某人而做出的牺牲,没有任何东西凌驾于它们之上,人类确实能只为了像智慧或自由这类抽象观念,不惜牺牲一切所有。这样的牺牲是得不偿失,无利可图的。......look,世上还就有那么一群“花钱买罪受”的旅人,甘作“苦行僧”云游四方--享自由求真理...。我,也正在成为这其中之一...。
有幸匆匆踏上过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
,Greenland字面意思为“绿色的土地”,这块千里冰冻、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
“点卯”格陵兰岛时节不对,寒风呼啸,海浪涛涛,不能出航欣赏冰川,遗憾之至......。
雨中车游格陵兰岛一角后,参观了其首府的两个小博物馆,小小感受极寒海岛岛民不凡的生存能力......。
格陵兰岛总人口为5.73万,其中土生的格陵兰人占总人口80%以上,外来的丹麦人约占总人口的 1/6。
Eskimo--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岛的北极圈内外。

据说因努伊特人以加拿大极地的岛屿作跳板,自北美渡海到达格陵兰西北部。
随着多次迁移,从西元前4000年一直延续到西元1000年,每次大迁移都带有不同的因努伊特文化。
公元前3000年因纽特(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这里。1894年丹麦首建殖民点于岛的东南岸,1921年丹麦宣布独占,但是在1979年丹麦政府允许格陵兰人自治,并通过了“格陵兰自治条例”。
格陵兰岛历史博物馆一隅,因纽特人生活以及捕鱼的工具与船只。

全世界的土著民族,山地民族,几大洋中的海岛民族,都有相似的审美意识与文化...
而今,因纽特人大都分别居住在格陵兰岛,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
博物馆中遇见该岛小学生们也在参观,其中亚洲面孔的孩子很是令人亲切,天涯海角都有亚洲人种呵!格陵兰岛主要民族是因纽特人、丹麦人。
左小妞儿端的是一张蒙古脸
土风味艺术品最是散发温馨的天然之美
不畏寒冷的摄影师,守候什么?如此天寒地冻还期待阳光恩赐?太太太奢望了吧!
北欧自杀率不低,日照少,冬季长,严寒使人易患抑郁症,前不久这里就有一17岁少年因抑郁自杀...。

艺术博物馆,展示当地人以历史题材创作的画作以及部分现代绘画艺术作品。
迁徙,动物求生与寻找繁衍后代最佳环境之需。如同牧民的转场,旅行亦是一种迁徙,为了去远方寻找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写博是一种“反刍”--再度神游...
。
因纽特人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
格陵兰岛居民多有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血统,但他们普遍与早期的欧洲移民混血了。
格陵兰岛名字的由来:相传古代--约公元982年,有个挪威海盗独自一人划着小船从冰岛出发,打算远渡重洋。朋友们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并为其安全捏一把汗。后来他在格陵兰岛的南部发现了一块不到一公里的水草地,绿油油的,十分喜爱。回到家乡以后,他骄傲地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地回来了,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从此,“格陵兰--Greenland”便成为了它永久的称呼。
格陵兰岛以216.6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堪称世界第一大岛,全岛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的中部内陆地区最低可达到-70℃。有说:站在格陵兰岛上吟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以找到十足的感觉......,but,额去得不是时候,未能找到如此感觉...。
(去库存-旧龊拍)谢谢来访! 吉祥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