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宫”,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地标之一,这座宏伟的婚庆“殿堂”由前总统尼亚佐夫下令修造并用其母亲的名字命名。婚礼对阿什哈巴德家庭来说是最大的盛事,当地认为在星期二与星期三举行婚礼不吉利,故往往定在周末举行。
尼亚佐夫曾宣布:“性爱是国务,他确信:对于一个真正的公民来说,交媾过去是、现在也是繁衍后代的步骤,是一项彻底的国家行为。国民都应该将自己等同于祖国及其文化和习俗......”。
土库曼斯坦首任总统--萨帕尔穆拉特•尼亚佐夫,自1985年开始掌权,当时他是苏共在土库曼共和国的领导。从1990年起,开始兼任总统、总理和总司令,并六次获得土库曼斯坦英雄荣誉称号。在尼亚佐夫统治期间,他以令人“惊羡”的成绩永远位于世界十大独裁者排行榜前列。据说那些年来,土库曼斯坦的全部预算都存进了土库曼巴希的个人账户中。 (土库曼巴希--所有土库曼人的领袖”之意,系尼亚佐夫自封称号)。

阿什哈巴德,车拍--暮色中的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据说内里一半是尼亚佐夫"功绩展示,政治味浓........。

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正门 ,一个从亚美尼亚来到土库曼斯坦的中国游客所摄上图并感叹:“
实在是不喜欢阿什哈巴德这样的城市,到处都是白色的建筑,晃得人眼睛都花了,市中心的行人太过稀少,而且路上见不到任何摊位和商铺,让人觉得这座城市不是给人生活用的,一切就是为了整洁和好看。就这样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了两个小时,吃饭的地方也找不到,厕所不知道在哪儿,连卖水的地方都没找到,而且,一个会说英语的人都没有遇到。我们觉得就这样要困死在高档而荒凉的阿什哈巴德街头了。”(庆幸遇到图上少年主动为其做导游,参观了“尼萨古城”和阿什哈巴德的大巴扎等).......。

无福领略阳光灿烂的阿什哈巴德--白色之城之美,土国首都给额印象只是如此的黄昏灰灰色了...。

当日到阿什哈巴德这座酒店里的中餐厅晚餐。小酒店外观有些草原民族(游牧民族文化)的感觉...。

一帮土著华人们(男团友)在国内几十年都还没把中餐吃够么?天远地远来到中亚,而且无论去到世界天涯海角,S活都要吃中国餐。讨打!品尝异国饮食亦是领略当地文化一部分呵,对我来说再不合口味也是见识之一...。

阿什哈巴德女子通常是穿着长及脚踝、领口精心绣制的长裙。戴头巾似乎没有硬性要求...。

天然气储量世界第四的土库曼斯坦,靠天然气发电,全然木有缺电之忧,幸福得很!

住宿首都中心,呵呵,苏联情结太深,一进入酒店大堂,又感觉很有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亲切...。

由于土库曼斯坦严格限制游客到访数量,酒店显得空空荡荡,但靓丽的空间,煞是光光亮亮!

依然是酒店大堂,土库曼斯坦的公共交通、居民用电、座机电话等,仅是象征性的付费,天然气免费。

我等旅游小团一行来到楼上客房,这下子让安安静静的环境噪音陡增:张三大叫电源插座都有问题,李四在喊门锁打不开,王五恼火浴室蓬头没热水or没有被子等......,尽是问题,一片抱怨,偏偏服务员英语都不行,众人在走道上比比划划,对牛弹琴好半天,终于逐一勉强搞定,这才各自入住了...。(仅仅酒店大堂前台员工会些英语...)。

客房小有“华丽”色感,正好面对“幸福宫”,额立刻撩开窗帘贪婪地张望四野,咔嚓咔嚓!

哦哟!不缺电的土库曼斯坦,幸福宫”的照明五颜六色地变换着,整晚闪闪烁烁...。

尼亚佐夫曾出版了自己的书著《鲁赫纳玛》 --(灵魂之书),并要求中小学和高校作为单独学习的科目。

前总统尼亚佐夫专制时期的“古怪改革”有20多项,其中:
(他说)我请求安拉让所有通读《鲁赫纳玛》三遍--在家里,黎明和黄昏各一小时的人立刻进入天堂;
一周的各天被改称名为“主日,年轻日,宜合日”,周六叫“灵魂日”,一年的12个月也各有名称叫法;
为表示对自己早逝的母亲--古尔邦苏丹无边之爱,尼亚佐夫决定将面包改名为“大母古尔邦苏丹”;
下令要在自己满是沙漠的祖国中建造一座冰宫;
逼自己的部长们参加36公里健身跑;
宣布最近10年在境外获得的所有大学文凭无效;
禁止使用“车载收音机”;
宣布计划用1800万美元在温度高达摄氏40度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建造一个“企鹅动物园”;
将交警划归国防部管理; 等等......
......
......
....... ......
谢谢捧场! 吉祥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