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的美丽风光--网图)
美洲三大文化中心:阿兹特克文化(墨西哥地区);玛雅文化(古代玛雅地区);印加文化(安第斯地区)。
Tikal -- 蒂卡尔,多悦耳的地名!危地马拉的蒂卡尔是古玛雅文明的文化和人口中心,在危地马拉北部的东北丛林中。
一本美国《地理杂志》上对于必做的三件事这样写道:
要么戒烟,要么减肥,要么去参观玛雅。
占地60平方公里蒂卡尔玛雅古城,掩映在这片浩瀚丛林中,但大多数尚未清理发掘,仅部分开放。
危地马拉首都飞往蒂卡尔的航班即将起飞,空姐再次确认乘客,咦?少一个!额说:百分之百在洗手间...
果然,就是他!(正在上车的白衣老板),让一舱乘客等他。额每餐仅一盘食物尚未吃光,他几大盘食物早就下肚并快速开始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第一盘食物已完成分解合成--该入厕了,他餐餐都几大盘--狠吃狠喝,不频频上洗手间才怪!
此老板路途连矿泉水都不舍得买,总以没零钱为由,(额买矿泉水时送过他),一到用餐时他猛吃猛喝,当然就不停奔洗手间啦!低能小动物再叹:哦,当老板的,首先吃喝拉撒的基本能力就要比别人捏呵!(粤语:捏=行),而且,越有钱越孤寒(孤寒=吝舍)......。
下了飞机一行人坐车驶向茫茫丛林--蒂卡尔的玛雅遗址。
危地马拉森林占全国面积近一半,尤其盛产桃花心木等贵重木材。其西部和南部属火山带...。
玛雅遗址在蒂卡尔国家公园内,大门口一群小动物蹦蹦跳跳,煞是可爱!
必须步行很远才抵达玛雅遗址,人家不搞那些电瓶车或观光车之类运载游客直抵景点,大煞风景。
穿行在热带丛林中走向玛雅古迹,如此亲热大自然,与绿色生命交换能量场,走得再远都不觉得累...。
蒂卡尔是古代玛雅最大的城市之一,现玛雅遗址曾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
第二次盛世时,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居民达5万,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遗迹,其影响的区域方圆500平方公里,控制着近200万人口......。
美洲古老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包括:玛雅人,印加人,阿兹特克人,正是他们创造了灿烂的美洲文化!
(午餐地方)。 据说危地马拉人权状况不太好,其军队一度对原住民玛雅人进行过近似种族灭绝的迫害,仅1982年9月就有数千玛雅人惨遭杀害......。危地马拉国民人口有1260万(2007年)。
1983年起危地马拉政府逐步减少迫害原住民,国家重启民主化历程,1985年重新举行了大选,但危地马拉全国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至今依然没法解决...。
洪都拉斯的科潘--玛雅博物馆
午餐桌上的花蓝,好靓的色彩!
老牛爱嫩草,惊讶这丛林中的蚂蚁队伍好长啊!每个蚂蚁都顶着一片嫩叶,忙碌穿梭回巢...。
小动物许久没这样“大运动量”步行了。浓郁葱茏的绿色生命一路补充能量,实在是爽歪歪!
蒂卡尔在玛雅语中是“声音之地”(Place
of Voices)或“舌头之地的意思。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危地马拉北部皮腾盆地的考古地区的蒂卡尔,是最大的考古遗址之一,亦是危地马拉蒂卡尔国家公园的一部分,1979年被宣布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危地马拉1%的少数人拥有60%以上的可耕地和财富。

乡村民居的哈花花?
介...树,好特别!

咔嚓! 驶向洪都拉斯边境,路过危地马拉的边城小镇。
(危地马拉贫富悬殊极大)
玛雅人种植玉米的历史和亚洲人种植水稻的历史一样长,7000年来,玛雅人一直以玉米为主食。如今最常见到的传统食物是玛雅人的玉米饼。
危地马拉,车拍与洪都拉斯边境相邻的小镇,街边小店几个很墨西哥or西部牛仔的男子。

危地马拉中部的高原是危地马拉的文化中心,高原地区海拔约1300到1800米,全境分布有37座火山。
蒂卡尔--玛雅遗址中包括几百座重要的古代建筑,只有一小部分在考古中被发掘,至今大部分尚沉睡在这茫茫丛林之中。由于遗址离现代都市非常遥远,直到1848年才有第一个科学考古远征队来到蒂卡尔......。
(去库存--旧龊拍)
谢谢捧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