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自“煤山小镇视觉”博客
美籍华人摄影师田城印度之旅后说:“印度可以给旅人很多感觉,例如震惊,纯净,深邃,飘零,从容,甚至厌恶,但这个国家古老大地无处不笼罩思辨的理性,飘忽的神性,悠闲的惰性。她丰富的文化,独特的传统,狂热的虔诚,让旁观者陷入自省与沉思之中,任凭感官被搅动得如何天翻地覆,都与风花雪月相去甚远。古国印度用她光怪陆离,向我炫耀了一种我始终在追求的,凌驾于物质之上的力量--灵魂力量”。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武术已成为东方文化的标识之一,而且在国际上的声名也不亚于印度的瑜伽,然而从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讲,却远远无法与印度国粹--瑜伽比肩。
印度瑜伽得以风靡全球,盖因现代人对身心健康的日益关注与追求,也因西方人对神秘的东方文化向往以及各国逐渐有了适合其发展的土壤。(由物质追求过渡到注重精神生活)。
与瑜伽比,太极拳并不缺少那些要件,但在对其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整理方面,华夏似乎努力不足。
日本柔道与韩国跆拳道早已成奥运会比赛项目。
西方人在高科技与物质富足之后,希望追求精神的丰盈。
还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就听说东方有些高人的寿命可长达两,三百岁,甚至更多,且喜马拉雅山中隐居不少如此奇人。于是,有西方人1920年前后陆续将喇嘛尊者(Swami
Rama)等瑜伽大师请到西方。
当印度瑜伽大师“阿南达”有一次在美国华盛顿15000多人的聚会上,当场展示让心脉停止跳动,左右手温度各异等人体奇迹时,令当地医学界和物理界视野大开,自此,瑜伽与健康养生概念开始植入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的人们在熟悉有相的体能瑜伽之同时,也渐渐接受了诸如“因果”,“觉悟”,“轮回转世”以及“无常”等无相瑜伽理论和境界。
印度某休息站公用洗手间--男女厕标记。
忘不了等红灯时,期待帮忙擦车挣点小钱的这个印度儿童。
第一次印度之行时,在旅途一休息站用餐,休息,咔嚓!休息站喝茶的印度穆斯林靓女。
遍布印度各地瑜伽道场--静修院,用瑜伽广泛传播和发扬印度传统文化,的确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而今世界上诸多瑜伽道场,亦正是印度瑜伽的魅力展现!
印度拉贾斯坦邦的男子头饰最特色,亮眼的色彩感!
阿格拉红堡的美女执警与印度的大学生
早年斋普尔城的建造者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杰作---简塔曼塔天文台,现今都为印度的天文学家所用。
现今120岁的印度教僧侣思瓦米.斯瓦南达(Swami
Sivananda),生命已跨越3个世纪,其长生之道:不碰女色,不沾香料,天天练瑜伽。据说他出生于1896年8月8日,目前为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在确认其年龄。他这般高龄仍体力十足,可一次练好几小时瑜伽......。
纵欲--折寿,制欲--延寿,何择?顺其自然,中庸吧!
(斋普尔简塔曼塔天文台和首次印度行旅途随拍)。
周末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