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金庙--锡克教祖庭 (阿姆利则--印北
多宗教的印度,锡克教是其第三大宗教,起源于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地区。“锡克”一词出自梵语sisya的音译,原意为“门徒”。
锡克教萌芽于莫卧儿时期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流中,后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宗教。其基本教义是:
公平正义 扶贫济弱
宗教自由
锡克教在教义上有一套完整的学说,其精髓由三个观念组成,一个是真主,一个是祖师,一个是神。锡克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神,且不可再分。
进入锡克教圣地金庙,所有来者都必须赤足,并首先趟过小水池净足--以示尊神。2月份呵!小小畏寒,额打算悄悄从水池边沿溜过去,不料被这大胡子锡克保安呵住,嗷嗷!只好乖乖地赤足涉水而过啦!(莫非这保安就是专逮我类连拜神都想“投机取巧”者吧!哦呀呀,看来额离神还远得很那!)
对锡克教徒来说,壮美恢弘的金庙,象征着无限的自由和精神上的独立。
信奉锡克教的皆是锡克族,印度绝大多数锡克教徒聚居在印北的旁遮普邦(省。
圣湖沐浴,锡克教信徒的祭拜功课之一。

肃静的祈祷or冥想长廊
素静的锡克教式建筑

纯洁的建筑(博物馆与锡克教寺庙--谒师所),环绕圣湖与其中央的壮美金庙,至净,宁静...。
曾经印度人给华人印象,似乎很代表性的就是体格魁梧,浓密络腮胡,头缠布卷的“红头阿三”,这正是印度的锡克人,我家乡的一个老牌知名酒店门伺就是锡克人,一头红色布卷格外醒目,那布卷叫做”塔邦”。
不少信徒在此长廊读经文,或冥想,或静默祈祷......。小动物也在此席地而坐,静静感受金庙的祥和与庄严感,
聆听整日价萦绕金庙的锡克教经文唱颂,难得的听觉牙祭啊!......
锡克教唱颂似乎没有基督教赞美诗那般抒情,恬美...,但一切宗教圣咏主调皆是温煦,温柔,令人放松,心宁--一种灵魂按摩,极富神性之美!锡克教唱颂亦如是,不过,它时而高亢激昂的旋律,又像似在向神灵呼唤着什么,诉诸着什么.......。
锡克教的崇拜场所(寺庙)叫做谒师所。每个谒师所都放置一份《本初经》,并作为经文吟咏、歌唱、阐述等崇拜活动的集会场所。谒师所外观多系如此白色主基调的建筑。
众人在祭拜锡克教众“古鲁”之一。锡克教徒特别尊重本教首领和祖师,称之为古鲁(祖师),历代古鲁共有十人,都属刹帝利种姓。
圣湖左右纯白色建筑分别是博物馆。

随着历史的发展,锡克教现今已分成若干派别,它们彼此间虽然在主要教义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细节上却不尽相同。当前的主要派别有阿卡利派和难陀利派。
锡克教还认为:神不是具体的,在世上无踪无影,却又无时不在,一切现象都是神的力量的表现,它能赋予人以力量,每个教徒都要竭力保持与神的一致。
白色的壮美寺庙与建筑
彩色的朝圣者与参观的游客

被称为无以伦比的世界12大寺庙建筑奇迹之一,金灿灿的金庙--锡克教祖庭。

有相当数量的锡克教徒分布在世界各地,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东非、海湾、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总共大约有2000多万人。

中国上海的锡克教徒,除了宗教节日到锡克教谒师所礼拜外,每逢星期日上午,也去谒师所礼拜。礼拜后,开办祖师灶,参加礼拜的教徒共进午餐。
”阿姆利则大屠杀“博物馆顶上相似猫头鹰眼睛
锡克教的创始人纳那克(1469-1539)是一位宗教和社会的改良家,他出生于印度旁遮普邦拉哈尔近郊的一个农村。
纳那克自称神对他显灵,命令他传教。一次,他失踪三天后宣布,他在一条河里沐浴,找到了一种既非伊斯兰教又非印度教的宗教,这就是当今的印度锡克教。
这位锡克教始祖摄取了伊斯兰教苏菲派的神秘主义因素,并接受了印度教的轮回转生说,提倡修行。但他否定了印度教的多神崇拜、偶像崇拜、烦琐祭仪以及众多的荒诞迷信传说,主张简朴有序的一神教。
谢谢捧场!
周末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