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亦是印度的代名词?印度是香料之国,因咖哩---Kali”起源于印度,“咖喱”一词来源于泰米尔语,“Kali”本是“酱”的意思,即:“许多香料加在一起煮”之意。印度民间有传说:咖哩,是佛祖释迦牟尼所创。由于咖哩的辛辣与香味可遮掩羊肉的腥骚,故有助于不吃猪肉与生肉的印度人。
(上图自网--印度乡村)
并非拥有了可观的物质财富就必然幸福,有曰:幸福的本质是精神上的快乐感觉,其物质(化学)基础由体内神经细胞之间的三种递质决定:血清素,多巴胺,内啡肽,它们统称为“快乐荷尔蒙”。
印度电影,欢快歌舞,虔诚的宗教信仰等等,使印度人幸福指数不低,生命成本不高,印度人是善于自产自享“快乐荷尔蒙”的国民。依据能量守恒原理,当身心总能量中,精神力量比例很高时,则色身能量源之一的吃喝,主要用于维系生命即可。印度人普遍少食,(食量不大),进食,于印度人,主要是实现食物的第一功能--维生(果腹),至于吃喝的味觉快感享受o以及社交功能等等,在印度百姓中似乎不那么重要,因为TA们每日第一要务是:puja--拜神......。
有人为吃而活,有人为活而吃。民以食为天。而印度人多是:民以神为天。
小动物第二次旅行印度,乘火车穿行在印北到中南。沿途咔嚓乡景若干,汗颜!尽是龊兮兮的抓拍......。
这样的树,第一次是在美国西部见到过。印北的油菜地,印度农作物恰似印度人,多是精精瘦瘦......。
印度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在增长,这导致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越来越小。
二月份的印度北方麦田,据说目前,印度全国有66%的耕地未实现灌溉。

印度的降雨时间集中,分布不平均,导致到目前为止,农业仍然不免要靠天吃饭。
在经历了2002年的干旱之后,印度的农业已明显复苏,现在的印度农业,不仅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还在产量上更上一层楼。
印度从中央到地方,各邦以及高等农业院校等,都有许多农业科研系统与研究机构,且比较完善。
整个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中部恒河平原区,南部德干高原区;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在印度,建有世界上最大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全国有各类农业合作社52.8万个,覆盖全国100%的村庄、67%的农户,对印度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度农业有利条件:光热充足,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农作物生长需求。不利条件: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棉花地。印度具有高度出口竞争力的产品有:大米、香料、葱、荔枝和肉类等,具有中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小麦、芒果、马铃薯、番茄罐头等,除外,印度的棉花和烟草在世界市场上也具有一定优势。
印度农业之所以能增产,除季风时节带来了充足、丰富的降雨外,还得益于印度政府加大了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投入,以及采用更多更好的科技知识。目前印度大米出口值占世界贸易的4.5%。
印度文豪泰戈尔早年出访美国以及欧洲时,看到了印度与美国的农耕技术巨大差距,于是,决定说服将去美国留学的长子,放弃热门留学专业与名校,而是选择农业科技专业,以为祖国的农业改良尽力...。
今日印度,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和多种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势,正在发展其它农产品和园艺、畜牧、渔业和蚕业产品,并逐步增加了大米、水果、蔬菜、肉类和海产品的出口量,从而改变了出口农产品的品种结构。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其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

由于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总的来说,印度农产品主要是自给性的,进出口随着国内农业丰歉、国内需求而波动,进出口品种和数量,只是对国内市场的—种余缺调剂。
中国大米粒显得短胖,而印度的大米却很瘦,细长细长,与伊朗大米相似,印度米饭看似干干的,但是特别吸汁,适合咖喱菜蔬汤拌饭。
(以上系小动物印度火车上龊拍)
吉祥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