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第一次印度之行时,去“朝圣”过瓦纳拉西--印度教第一圣地,适逢14世达赖到瓦拉纳西讲演,哦哟!来自全球各地的僧侣以及在印度的信众们纷纷来到圣城,于是,整个瓦拉纳西住宿紧张,市区的酒店紧俏得很,额由新德里一旅行社联系的一个经济型酒店,位于瓦拉纳西郊外,远离市区,虽出行成本增大,但相对环境安静,又是在居民区中,得以近距离小小感受一番当地民风......。
(上系网图--印度风光)
大堂一隅。来瓦纳拉西,谁都是大清早就会奔去恒河--观赏印度教仪式--清晨沐浴,迎接太阳......。

因酒店位置较偏,除了旅行社介绍的游客,鲜有背包客身影。
大堂另一隅。顶楼系餐厅。酒店老板颇有经营商才,把整一座楼物尽其用,弄出些没有窗户的黑黢黢客房。
庆幸额的房间在一楼尽头,有两个窗户!与额拼车清晨去恒河的2个日本玉男的客房木有窗户,潮湿呵!

吊儿郎当的当地导游报复额没在购物点帮衬,使额未能坐上预定日火车返新德里,在此多宿了一夜。
哦呀呀!好惬意!在客房中,从左边一个窗户望出去,如此清幽的乡景--养眼的田园风光。白鹭自在戏耍于河边,足见这里的气场之和谐。
由另一个窗户往外眺望,当日正是风筝节,天空中小红点就是风筝,那些零零星星的人都是在放风筝。
能歌善舞的民族,庆典多,仪式多,酒店附近某富人家庭,在门口举行哈活动,载歌载舞,煞是热闹。
酒店在一片居民区域,look,那富家孩子多可爱!实行种姓制的印度,不妨碍各种姓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贫富差别无处不在的印度。身后左边的大院,铁门上晒衣物之处就是左抱小孩的妇女家,一家大小在那大院里搭棚居住,她的孩子们轮番去远处拎水回家,她来凑热闹意在向额讨设施,既然贫穷,还生那多干哈? 与菲
律宾等poor国相似,“穷人”的廉价娱乐就是造人。
右图是酒店里的小伙计与管家,早上小动物去餐厅早餐,印度人多无时间概念,做事慢吞吞,OK,额就到厨房唱一曲《天路》,嘿嘿,伙计们便快速做好早餐端出来了,能歌善舞的印度人,用歌声就能拉近距离。
印度宪法规定:国家要尽力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并规定: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预算、各邦和中央直辖区经费中拨款,各地社团组织也可提供适当的教育费用。
由于印度的联邦体质,地区和地区都不大一样,但大致的教育模式相似,印度不乏私立学校,学费昂贵,设施比政府学校好得多,亦有不少IB英国系统的国际学校。

总而言之,印度教育与前些年的中国很相似:偏重数理化,不重视文科,中国人对教育体质的抱怨印度也有,包括应试教育,毁灭创造力,脑力外流等等。但印度而今的教育体制也不乏长处。

在斋普尔住宿的古堡酒店
所宿瓦拉纳西的酒店外观与大门
在举世闻名的喧嚣之城--瓦拉纳西,置身其郊外乡村风景中,简直就是听觉佳肴了啊!
印度的教育发展有3500多年的历史。印度教育家把它分为
4个时期:① 古代时期教育,教育受宗教的影响极大;②
中古时期教育,穆斯林教育盛行;③ 英属殖民地时期,教育英国化,按英国模式办学;④
1947年独立以后至今...。
独立后的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宪法规定教育行政分为中央、邦和地区几级,以邦一级为主。中央和邦教育部根据教育专家提出的建议,制定教育计划与革新方案,付诸实践。 各邦教育部可制定本邦的教育政策。
印度政府有计划地发展现代教育,使印度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提高到先进工业化国家的教育水平。
(去库存,早年龊拍),难为惠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