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2016-04-19 19:00:01)
标签:

清末三大翻译家

文化导师

中国的拜伦

苏曼殊故居

分类: 独旅华夏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图谢博友“田中艾美


                   曼殊本是多情种,一领袈裟锁火焰!”            --- 一位南社诗友给曼殊的挽联)

        苏曼殊与异域诗人拜伦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两人均有伤及自尊的缺陷,拜伦跛足,而曼殊是私生子;其次,他俩都具有自由不羁的叛逆精神,永不餍足的激情,沦骨浃髓的厌世感,且与旧道德格格不入;再者,两人均是多年漂泊异域,同样深爱着异邦的美女,(拜伦爱雅典女郎,曼殊爱日本的百助枫子--后来的红颜知己)。

       他们同是用艺术创造力去平衡内心的风暴,但又有所不同:拜伦敢于释放内心的魔鬼,并有勇气与之周旋,其浪漫是从肉欲到精神的双重浪漫,而曼殊则一心想与魔鬼媾和,在肉欲方面顶多打一打擦边球。这种七折八扣的东方式浪漫(谓之意淫更恰当),显然带有自惩和自虐的倾向。他在女友雪鸿所赠的《拜伦遗集》扉页上题写过这样一首诗:
                                 秋风海上已黄昏,独向遗篇吊拜伦。
                                       词客飘零君与我,可能异域为招魂。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OK, 随额走进“苏曼殊生平陈列室”参观.....

  1904年春,苏曼殊以玄奘、法显为榜样,万里朝佛,去泰国曼谷朝圣,在玉佛寺拜乔悉摩长老为师研习梵文,为期不久,却大有收益。之后他又独身前往锡兰(斯里兰卡)菩提寺驻锡,开筵讲经,颇受欢迎。初夏时,他途经越南回国,以当地烙疤的方式再度受戒。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苏曼殊一生著述甚多,诗歌、小说和译文,还有绘画等,但因为用的基本是文言文,所以就影响了流行。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天生的多情种子,天生的风流才子,灵秀聪慧超出常人数十倍!but,越是天才愈是极端的多面性,曼殊对性欲的控制力堪称天下第一,(出入青楼都守身如玉),而对食欲的控制力,则堪称天下倒数第一。

         “天生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刘三--刘季平)

       苏曼殊毕竟不是百分之百的革命家,在铁血交飞的年代,他身上多有革命家所少有的脆弱性和哀悯之情,也不喜欢流血,无论哪种形式的流血他都不喜欢。于他,在尘世与庙宇之间,是否另有一片乐土呢?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很欣赏孙中山先生对苏曼殊的评价。苏曼殊的不凡才情,不就是出自其率真以及命运多舛的身世么?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苏曼殊是辛亥革命运动时期最先觉悟的知识分子之一。而今为世人所知的苏曼殊最有名的一首诗,也最能反映苏曼殊心境的便是这一首诗了: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
                                                          踏过樱花第几桥。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1910年,苏曼殊曾就中西诗人的高下给出了自己的评判。他认为,拜伦足以比肩屈原、李白,雪莱则相当于李商隐、李贺,而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人,“只可与杜甫争高下”。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在苏曼殊看来,杜甫的成就在二李之下,因为杜甫与莎士比亚不过是“国家诗人”,比不了拜伦和二李这样的“灵界诗翁”,这无疑流露出苏曼殊重内在性情和浪漫气质的诗歌价值观。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苏曼殊的一切作品所表现的基本思想,皆与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息息相通,都是为反帝反封建服务。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鲁迅对苏曼殊的诗文评价很高,但对其个人生活则不敢恭维:“黄金白银,随手化尽,道是有钱去喝酒风光,没钱去庙里挂单。”如此有钱时饱撑一顿,无钱时饿瘪数天的生活方式,简直就是玩忽生命,调侃死神,结果苏曼殊自己折腾出大病来,终于医药罔效。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苏曼殊一生豪于饮雄于食,过于贪图口福,尤其饮冰水,吃糖果和五香牛肉,朋友们戏称他为“糖僧”和“牛肉大师”。他的观点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于精神毫无妨碍,我空,人空,宇宙空,今日之美食,不过是异日之尘埃,不吃白不吃。然而暴饮暴食损坏肠胃,最终要了他的命。

         联想起一代武侠宗师--英才早凋”的古龙,亦是放浪形骸,嗜酒如命,风流倜傥,大醉归西(47岁......。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苏曼殊的朋友圈子很大,多数是后来震荡了历史风云的人物:黄兴、宋教仁、章太炎、陶成章、邹容、陈天华、廖仲恺、何香凝、陈独秀、冯自由、章士钊、刘季平(即刘三)、何梅士、赵声、于右任、柳亚子、陈去病等。(后排左一苏曼殊)。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苏曼殊亦是一位画僧。其画作格调不凡,意境深邃......。

         然而,对于曼殊的“贪吃”,陈独秀如此评说:“人家也都引为笑柄,其实正是他的自杀政策。他眼见举世污浊,厌世的心肠很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在许多旧朋友中间,像曼殊这样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了。”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拜伦诗选》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本外国诗歌翻译集,苏曼殊也因此成为系统地将拜伦、雪莱原作翻译并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这本诗集包括《哀希腊》、《赞大海》、《去国行》等40多首抒情诗。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文学史家张定璜曾认为,苏曼殊对西方诗歌的译介,是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确实不小的功绩”,“是他开初引导了我们去进一个另外的新鲜生命的世界”。他还说,虽然在那之前也有人译介中国文学,但是“唯有曼殊才真正教了我们不但知道而且会悟……,唯有曼殊可以创造拜伦诗”。原因很简单,这与苏曼殊本人的浪漫性情最相符合。


亦俗亦僧的传奇人生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广慈病逝。革命团体光复会追认他为“文化导师”;柳亚子这样哭他:“鬓丝禅榻寻常死,凄绝南朝第一僧。”    
      晚清时候,西风东渐,翻译盛行,中国要寻找强国之路,必须从翻译开始引介西方文明的各种精神成果。在各种文体中,诗歌因翻译难度大,很少有人尝试,苏曼殊偏偏在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译介上独树一帜。他与严复、林纾一起被称为清末三大翻译家

        35岁的人生, 星光虽淡却永恒,火焰虽暂却热烈!真情曼殊,坎坷跌宕,灿烂传奇,一种活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