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壮美雪峰--滑雪佳处(网图)
水,中东自古以来的冲突与战争根源之一。 哈斯巴尼河发源于黎巴嫩,绵延50公里后注入以色列境内的加利利海,以军曾占领黎巴嫩半壁江山,撤出其南部领土后,黎巴嫩政府开始计划在哈斯巴尼河的黎巴嫩境内铺设输水管道,将河水引向周边缺水的村庄。水,截取哈斯巴尼河的水源危机,一直是以黎双方战争的导火线。
以色列与叙利亚戈兰高地之争亦是为水,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三国共享的约旦河源头,是黎巴嫩的哈斯巴尼河与叙利亚的巴尼亚斯河(会合戈兰高地...)。
历来以色列都是利塔尼河的最大受益者,其河水的使用量远远超过水源国的黎巴嫩。于是,黎巴嫩政府拟定了一项水利计划--建立一个人工渠,将利塔尼河和黎巴嫩南部自东向西流的一条河连接起来,这样利塔尼河的水就将转向,所有的水资源就将完全保留在黎巴嫩境内。为此以色列反映强烈并威胁:一旦流入以色列的水量减少,将炸毁黎巴嫩抽水设施...。
1982年以色列占领黎巴嫩,表面上是为了打击巴勒斯坦游击队,实际上是为了夺取利塔尼河河水...。
车拍--卡迪沙峡谷中,自然天成的“水墨丹青”,阳历三月的黎巴嫩山区,依然可赏如此雪景。
黎巴嫩不缺水资源,卡迪沙河在陡峭的峡谷中穿梭,雪山的积雪每年春天融化成水、汇成河流奔腾入海。
按照国际法,黎巴嫩对流经其境内的河流拥有使用权,按惯例,黎巴嫩人每年可以截取5千5百万立方米的水源,现在计划为南部25个村庄提供的总水量,以补充其应该摄取的使用水量。
据说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关于利塔尼河之水问题有一和约,以色列限制黎巴嫩对于利塔尼河的利用和开发,因97%的水都流入以色列,而黎巴嫩只用了7%。

以色列是一个极其缺水的国家,没有一条河流发源于以色列。
利塔尼河发源于黎巴嫩山的东侧,向南流经贝卡谷地后流入以色列,再向南流入约旦并进入地中海。

黎巴嫩的工程负责人穆罕默德说,现有的抽水量只有每年1千至1千1百万立方米左右,引水工程完工后,用于农业灌溉的需求量将有所增加。
又一幅大地的农耕文化杰作,美似版画!圣谷--卡迪沙峡谷的上方,是黎巴嫩最高的山峰——著名的雪松山。那里有黎巴嫩国树--圣树雪松园。
卡迪沙峡谷的谷地河流和雪水,滋养着黎巴嫩人。

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对黎巴嫩的引水工程给予了舆论上的支持。
在黎以开战期间,黎巴嫩政府官员和南部居民证实以色列军队破坏了黎巴嫩南部瓦扎尼河的水泵,并私自安装两条管道将水引入以色列境内,每天通过这条管道流入以色列境内的水多达200-300立方米左右。对于一个十分缺水的地区,这并非是一个小数目......。
圣谷卡迪沙是黎巴嫩最深最美的河谷,宛如与世隔绝,因而得以保持原生态的丰富景观。
卡迪沙河穿行峡谷,其源头在雪松山下卡迪沙石窟。
哪里的战乱皆为资源能源,主啊,咋不拯救多难的地球家园呵?!
天然,本色,世间第一的美丽风光! 黎巴嫩自然风光之独特,驰名于世,上午还在卡迪沙峡谷雪峰滑雪,下午却可优哉游哉地在美丽的海滩上晒太阳...。
有“中东巴黎”之称的黎巴嫩,正是以神奇多姿的风光吸引游客,虽历经战乱,诸多历史古迹尚幸存。
利塔尼河---黎巴嫩的灌溉水源和发电用水,全长145公里,其源在黎巴嫩山的东麓,向西南流经贝卡谷地(黎巴嫩主要粮仓)之后,不久转头向西,在黎巴嫩山脉南端切开一条深达275米的峡谷,最后注入地中海。黎巴嫩利塔尼河管理局原计画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发电量和开发旅游区,但後来该项计画的主要成就却是仅限於建成了几座发电厂...。
浮光掠影了中东一隅,深感水的重要!生命之需既简单又重要:空气,水,阳光!泱泱大国不少国民似乎尚未察觉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我们水费不高,未感用水不便...,感谢生活!小动物时时谨记:珍惜拥有!
(阴天车拍黎巴嫩卡迪沙峡谷)。谢谢捧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