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2016-04-14 14:00:01)
标签:

文化奇僧苏曼殊

缺爱的家庭

坎坷人生

不凡才情

苏曼殊故居

分类: 独旅华夏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图谢博友“晓歌”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殊,半僧半俗的一生何其多彩!

        抽雪茄嚼牛肉的“和尚”苏曼殊,出入青楼却守身如玉。在清末民初动荡岁月里,苏曼殊度过了传奇而短暂的35年人生,他以卓越的才情,识见以及独立特行的个性,尽显才子风流。在那个时代,他已成为“最为流行的文化符号”,即使在今天,我们仍就无法将他遗忘!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苏曼殊原名苏戬曼殊是他出家以后自取的法号。他的祖籍--故乡,就是现在珠海的沥溪村(见图右边,曾属广东香山县(现中山市)管辖。京珠高速公路开通之前,这条大道就是出入珠海的主要干道。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一本《文化奇僧苏曼殊》,曾强烈刺激过额泪腺...,初春,来到苏曼殊故居“凭吊”,第一次走进沥溪村苏家巷中的苏曼殊故居,按大门上所示电话号码打过去,村委会即来人为额开门(5元门票),并打开院内故居和展览室的照明,故居大院中央系苏曼殊雕像(图右角落)。(平素鲜有人参观,通常“铁将军把门”)。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语、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成就斐然,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苏曼殊拜伦极其相似,他们都是热爱自由,追求浪漫,崇尚革命的诗人,而且两人同样英年早逝,一个35岁,一个36岁、天妒英才,在世界历史上比比皆是。诸如荷兰艺术大师梵高,英国作家中的勃朗特三姐妹,还有壮年而逝的雪莱等......。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革命文学家--苏曼殊以僧风闻那个时代,以其才情,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16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舛的命运。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左门是苏曼殊故居,右门是现今的苏曼殊展览室。此建筑系苏曼殊祖父苏瑞文于清代建造,青砖土木结构平房,筑有庭院。3个正房,厨房,面积共150多平方米。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苏家老宅。苏家是广东的巨富族,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苏曼殊6岁至13时,返回故里就读于简氏宗祠,                                                                                                                       他 勤奋好学,深得启蒙老师苏若泉的钟爱。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苏曼殊与生母河合若子                                               “作孽”的苏杰生--苏曼殊之父

         河合若子系苏杰生在横滨的日本妾之一,当苏杰生携曼殊母子一起回乡,苏家却不接纳异国妾,被迫返回日本的河合若子忧伤成疾,而苏杰生从此隐身,巴望若子快速从眼皮下消失,已是个“包袱”了嘛!可怜的苏曼殊才三个大月,母亲--河合若子便撒手人寰!苏杰生把曼殊带回国,由若子的胞姐河合仙子抚养,但河合仙子无法忍受苏家白眼,只身回了日本。(河合仙子最早亦是苏杰生之妾,她没料到自己妹妹竟然也邂逅了苏杰生,遭到如此厄运.......)。
 童年的苏曼殊没感到过家庭温情,在倍受冷漠的环境中长大,族人对这个异族孩子总看不惯,苏杰生妻子陈氏更是把苏曼殊视为眼中钉。
      这年,苏杰生经营亏本,回到广东,从此家道渐渐中落。苏曼殊十二岁那年,苏杰生去上海经商,留曼殊在家乡读私塾。养母河合仙氏从日本给他寄来的钱全被陈氏吞没。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幼小的曼殊一次冒雨上学而高烧昏迷,病中的他被苏妻陈氏扔在柴房里奄奄一息,后有人告诉苏老爷,这才被救出,奇迹般活过来了。如此经历给幼年苏曼殊沉重打击,以致小小年纪便看破红尘,去了广州长寿寺剃度出家,然后接受具足戒,并嗣受曹洞宗衣钵。毕竟是个孩子,有一次他偷吃鸽肉被发现,只得出了庙门。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缺少亲情温暖的苏曼殊一直思母心切(想念养母河合仙子),总欲找机会去日本看望养母。十五岁那年,苏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成年后亦数次进出日本,念书深造,为的是能看到养母,得到亲情慰藉。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当苏曼殊来到养母河合仙氏老家时,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这对恋人的书信,不料被苏曼殊的一个来此探访他的亲戚看到,热恋中的多情才子苏曼殊,那情书不“超级肉麻'才怪!亲戚斥责苏曼殊败坏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羞愤难当,是夜就投河自尽。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悲痛欲绝!他从小不被人爱,而今爱人也不成,万念俱灰的曼殊,回到广东,再度遁入佛门,从此,开始了他风雨飘泊的一生。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后来苏曼殊再回俗界,并以上海为中心,频繁来往于大江南北、日本和东南亚各地。有时以教书为生,有时靠卖文过活,有时寄食于寺庙,有时乞贷于友朋,有时“赀绝穷饿不得餐,则拥衾终日卧”(柳亚子语)。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1904年3月,苏杰生沉疴缠身,奄奄待毙,他托同乡往香港寻苏曼殊,规劝其回乡,希望临终前与儿子见上一面。但苏曼殊借口囊中无钱拒绝回乡。3月15日,苏杰生去世,曼殊拒绝奔丧,而是择道直奔上海。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曼殊以半僧半俗的形象参加了革命党,而被世人称之为奇人,或许,奇就奇在他冷寂的面孔下蕴藏了坎坷多彩的人生。1918年,他经过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苏曼殊离世时,端的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全无丁点儿钱物,是孙中山以及曼殊好友们的集资捐助,苏曼殊才得以被安葬。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杭州幸甚。西湖幸甚。它秀美的湖山,又收留了一位优秀儿女的毅魄。自此之后在西湖的文化记忆里,又增添了一处靓丽的景致——明月夜,曼殊坟。朋友们还在大师的墓前,矗起了一座石塔,上面镌刻着六个大字“曼殊大师之塔”。苏曼殊栖息处,与南朝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与鉴湖女侠秋瑾墓隔水相望.......。

     
    
                                                                                                                                      谢谢捧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