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酒店外观,既有突尼斯当地的风格,亦有阿拉伯建筑特色...,“袈裟红”色彩透出些许藏式建筑的气势,但门窗造型与色调永远很伊斯兰,引领世界建筑美的伊斯兰风格,就是与我缘分不浅呵.....。
阿拉伯的伊斯兰教艺术不但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且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展和变化。尽管如此,阿拉伯伊斯兰艺术仍不乏一些较为明显的共性特点。这是因阿拉伯帝国在征服西非与北非广大地区的过程中,广泛吸取了被征服民族高度发达的艺术精华,从而使阿拉伯伊斯兰艺术带上了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色彩...
突尼西亚首都突尼斯,其地标之一是壮观的基督教堂。突尼斯人主要是阿拉伯族,自然多是信仰伊斯兰教。
首都市区中心可见到军车和军人,国家重要部门?要么就是首都突尼斯在治安上也非百分百的良好吧!旅游名胜不乏的突尼西亚,今年其某著名海滩遭受到了恐怖分子袭击游客事件,给突尼西亚治安再蒙阴影......
首都的歌剧院,适逢周末,歌剧院门口前小广场人头涌涌,开演唱会哈的,尤其集聚了众多年轻人。
至爱的野性又苍凉的风光!阳刚的山峦与涓涓细流点点绿丛,又是刚柔相济之美,很北非!
突尼斯有名的沙漠火车,观光小火车主要穿行在干涸荒凉的荒原与壮美峡谷,终点是一座废弃的矿山。
融合了阿拉伯,伊斯兰风格的突尼西亚式建筑,无论哪里的民居建筑,永远是我目光追踪的对象...
外观是阿拉伯世界随处可见的白色或沙漠色平顶式民居或建筑,可这窗,这门,却是那般突尼西亚...
北非阿拉伯像极了中东地区,阿拉伯就是阿拉伯,同一民族,相似地貌,一样气候,近似民俗......
参团游,住宿与吃喝一旦"遂愿",当然团费成本就高了,通常地导肯定要靠自费项目来平衡预算与盈利,于是,各种地导百祥表情就难免吧!唉,吃饭不容易!
酒店大堂装饰,仿佛嗅到了天然材质的淡淡清香...

大堂极其辽阔,其中的突尼西亚吧座

酒店一隅,依然很突尼斯,很北非?...
酒店餐厅里的艺人,不好意思相机直视他们,嗷嗷,又虚了!右者,与埃及像似的手鼓...
北非的阿拉伯人乍一看非常像埃及的阿拉伯人
浓郁的乡土气息,亲切的草编物品!
go!撒哈拉,“蒙面大盗”出发啦!
自费项目--撒哈拉骑骆驼,说是自愿参加,实际是半强迫,厉害的上海女地导,统计了一阵人数响应的不多,依然不愿作罢,索性把一车游客拉到沙漠边骆驼营运点,再次执着地诱迫大家参加,本动物早在国内外都骑过骆驼,又非小孩子,自然对骑骆驼全无兴趣,不过嘛,看到还不到半数团友交费,女地导脸色难看,小动物又心软,于是成全她而加入(反正还不算贵...)。骑骆驼进撒哈拉,听起来也还诱人呵!嘿嘿,这“滥用同情”又招报应了......
并非想象中深入浩瀚的撒哈拉腹地,只在其边缘兜了兜,有风必有微沙扬起,尽管统一长衫且严实包头巾,但厉害的风沙钻进了相机啊,艾玛!照了几张后镜头就打不开了,我才来2天啊,此后行程咋办?(那时还不流行智能手机,我手机像素低画质差)。完了!相机不能用了,下个观光点-一个特色的风情小镇竟然一张未拍,还是打不开镜头啊!恨不得要哭!自此开始一路都在默默祷告安拉祈求帮助...。
次日到了一座古城,参观古堡啦,以及昔日粮仓与马厩等,众团友在景深好靓的马厩遗址合影啦,蹦跳照啦,个个兴奋得很!而我沮丧不已,独自在昏暗的古老粮仓里踱来踱去并口中反复念念有词:安拉啊,万能的主,帮帮我吧!此后行程没了相机咋办啊?!十来分钟后,我试着再开相机,乌--拉!相机正常了!千真万确--祈祷灵验了!我一阵狂喜迅速奔向马厩,一团友见小动物那般疯样奔来,还抓拍了我当时的“憨相”...。

通往艾尔杰姆竞技场的小巷,怒放的三角梅好靓!在北非,于我,能见这样的鲜艳花卉也算是视觉牙祭啊!

突尼斯的艾尔杰姆竞技场-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竞技场之一,建于公元230-238年,呈椭圆外形,看台可容3.5万名观众,名作家福楼拜将艾尔杰姆竞技场称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

依然是阿拉伯世界常见的民居建筑式样与色彩。突尼西亚东部城市苏斯,得天独厚频临地中海,既有完好古城,又有景色怡人的海滨,因而旅游业发达。阿拉伯人进入北非时,苏斯就已是一个重要城市,其沿海防务要塞,成为穆斯林远征马耳他,撒丁岛,西西里岛以及欧洲南部的基地。

乌瞰突尼西亚首都,嗯,记住了:驰名于世的突尼西亚巴尔杜bardo博物馆的镶嵌画--世界上最美丽的壁画;非洲北角的突尼斯是世界第一优质橄榄油出产国;面积不大的国土上,不仅拥有那些古老历史文化遗迹;还有美丽的沙滩;郁郁葱葱的山林;撒哈拉的壮丽与宁静;柏柏尔族穴居住宅生活方式等等,实在是多元丰富的突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