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巴黎,其实前面应加一个定语:过去式阿拉伯的巴黎。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是奥斯曼.本.阿凡哈里发于647年创建的古都,亦是打开沙特阿拉伯红海之门的代表性窗口。吉达在被沙特第一代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沙特征服之前,曾是繁荣于阿拉伯半岛西部西贾兹王国的首都,有过"阿拉伯的巴黎“之称,因吉达拥有港口,是商业中心之地。(吉达的伊斯兰港当年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船只,至今更是一派繁荣的港口景象)。
老城区中的清真寺,正是一日五次拜功的昏礼时间,只见一个个白袍飘向礼拜寺。
而今保留下的吉达老城区于2006年11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成为沙特难得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黄昏时辰的老城,更显历史感......
若不是小卖部门口的雪糕广告和打手机的非白袍男人,还真的使人有一种回到了中世纪的感觉...。
海湾国家阿曼、巴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男人们,平日喜欢从头到脚一身白色。其实,他们最时髦的服装是真丝绢纺的白色大袍,但在沙特阿拉伯,丝绸袍被视为奢侈,棉麻质感的大袍多见。

North City
Gate 保留的老城墙(北门)一隅,其后就是老街区。
吉达旧街区叫阿里巴拉德,现在人仍有居民住在这里,曲曲弯弯小巷中不乏古老的清真寺。
只有在阿里巴拉德,方能看到老沙特式建筑原貌,”挂在“墙外的窗户是一大特色,有的木窗非常精致。
雕塑后白色建筑是劳伦斯宫,此系英国公使馆唯一幸存的建筑,而今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其里的装饰和家具等展示了以前吉大人的生活。(又吃闭门羹...。
老街里依然有不少小商铺,小巷似迷宫。
阿里巴拉德老街区入口处的标志性老建筑
阿拉伯人本是游牧民族,无从谈起建筑传承。然而,公元7世纪中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腹地出发,先后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领域,阿塞拜疆,伊朗以及中亚和埃及等,他们扩张时,宽容地汲取各地文化,迅速地铸成了灿烂的伊斯兰文明,建筑亦是其一.......。
有曰:世界建筑中,其外观最富变化,设计手法最奇巧的当属伊斯兰。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必以穹窿而夸示,其本源来自伟大的波斯建筑风格......。

热情开朗的沙特青年,其中有”疑似南亚靓仔“...,吉达的外劳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吉达是所属沙特阿拉伯汉志省唯一准许非穆斯林居住的城市。

纳西佛宫 --纳西佛宫家族系吉达著名的商人家族之一,其门前那棵树已成为吉达最古老的树。
在沙特阿拉伯,还能嗅到些许原始阿拉伯风情的气息,就只有这片旧街市了,一楼皆是商铺,吉达的商业以地毯和陶器交易为最盛。由于吉达系通往麦加和麦地那两圣城的重要门户,又有港口,所以历来商业比较发达。
商店主几乎是印度人,也门人或伊朗人等等,经营各自国家原产的特色商品,香料啦,罕加--腰刀啦,传统的独特工艺品等,吉达因系2个圣城的交通门户,因此也擅长制造宗教用品,诸如用黑珊瑚制造的念珠等等。
吉达--曾经的老建筑风貌,很童趣!
吉达气候炎热,冬季最低气温12℃,夏季最高气温41℃。刮沙尘暴时气温高达50℃!靠近红海的的吉达,相对湿度60%以上,年降水量约110毫米。
吉达曾经的老建筑风貌模型
过去的吉达以生产地毯,陶器等手工业与渔业为主。而今已建有轧钢,汽车和拖拉机装配,炼油,水泥,服装,木器,肥皂,糖果,皮革等工厂。港口的扩建进一步活跃了进出口贸易,还建立了海水淡化处理工厂。
中国在沙特的华侨大概3一5万人,主要居住在吉达近邻的塔伊夫,吉达,麦加等城市,其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其次是回族,另外还有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汉族人约千余人,除了汉族以外,TA们皆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早年去的已入籍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