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0~前330建立的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当政时,帝国达到极盛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波斯文化,今日伊朗人,有着极强的文化优越感。庞大波斯帝国鼎盛时,曾控制过欧亚非三大洲---其疆土涉及34个国家的领地...,难怪,伊朗人皆是骄傲的民族主义者,且内聚力很强...。
在伊朗人的想象里,如果这个国家要在世界领先大国里恢复合法身份,核武器是必须的,伊朗面对美国的自信,除了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之外,就是建立在伊朗的“杀手锏”之上,其精密的中程与远程导弹等各类导弹是伊朗抗衡美国的砝码,亦是实施抗美计划最有力的“本钱”。在海湾地区,伊朗算是一个海军大国。因历来注重海军实力建设,海军在每年的国防预算中占很大比例,近年来更是大幅度上升....。
人世间,一物降一物,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与软实力,若难以两者同时强大,至少须强化其一,方才“腰杆硬,说话响”?反之,易受轻视或“侧目”...。期望被人关注受到尊重,无论国家或个人皆是如此吧!...。
壮观的霍梅尼陵寝清真礼拜大寺(尚未竣工
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了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之后,霍梅尼成为了国家最高领袖,最高领袖是伊朗宪法所创造的一个职位,是国家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职位。
霍梅尼认为伊斯兰世界应该自成一角或汇合成一个单一、团结的势力。他认为西方文化的本质堕落,腐化青年人,故曾经伊朗禁止西方流行文化、音乐、电影和文学。(由此也引起有的国民不满,以致霍梅尼辞世时,也有伊朗民众敲锣打鼓地庆祝)......
有西方舆论说霍梅尼使伊朗退后了半个世纪,但无论西方如何看待,霍梅尼确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博学大师。
伊朗各地远途而来的朝拜者,夜晚就地露宿自家车旁或自带帐篷里。
尽管尚未完全竣工,但可以入内朝拜,由中间那黑色拱形棚子入内,相机与背包拎包一律寄存,不可摄影(但看到伊朗人在陵墓偷偷手机拍照)。
在建中的霍梅尼陵清真大寺(德黑兰郊外),就是伊朗已故最高领袖,伊斯兰革命领导人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的陵墓,与霍梅尼一起安葬此陵寝中的还有其次子艾哈迈德.霍梅尼(1955年去世)。霍梅尼的孙子哈桑.霍梅尼负责照看陵墓(接待各国要人参观)........
车拍---夕照下的霍梅尼陵寝礼拜大寺背影
霍梅尼时代,亦是一个打压异教徒的时期,非穆斯林的少数宗教不再享有同等的权利,高级政府官员职位只可由穆斯林担任。犹太人、基督徒及巴哈伊教(祅教徒)建立的学校必须由穆斯林校长管理。
辽阔的广场上,除了霍梅尼陵寝清真大寺主殿外,其左右亦是礼拜寺
满是前来朝拜的车辆与露营的伊朗人
伊朗在法律上,非穆斯林家庭所获的死亡赔偿金少于穆斯林家庭。如兄弟姐妹保持非穆斯林信仰,皈依伊斯兰教的民众就有权继承父母(甚至是叔伯)的遗产...。
气派,雄伟的伊朗德黑兰自由纪念塔,落成于1971年10月。由西郊的机场驶入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壮美的纪念塔--德黑兰的地标之一,其塔高45米,塔基长63米,宽42米,

从塔底沿着275级石阶盘旋而上,可到达塔顶的瞭望台观望四野风光。
站在塔顶的瞭望台上举目眺望,金碧辉煌的古老建筑,气势非凡的高楼大厦,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从城南的火车站开始,向北越过旧城区和新城区,直到海拔1600米以上的厄尔布尔士山麓的避暑胜地,德黑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自由纪念塔下的拱穹与内面装饰图案。
(网图)
自由纪念塔的底层系博物馆和的电影馆。电影馆可容纳500名观众,5部电影机同时在一块宽敞的银幕上放映,这里游客云集,想看电影常常要排队等候方采购到入场券。影片内容多是伊朗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山河风光以及名胜古迹。
(有人戏谑自由纪念塔为”伊朗大裤衩",呵呵......)。
自由纪念塔处在德黑兰城市布局的中轴线上。以塔为起点,4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伸向远方,像一条细带将条条街道连在一起,使全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采用钢筋水泥和大理石建成的这座灰白色纪念塔,其设计出自伊朗建筑师侯赛因.阿玛纳特之手,他既注意吸收外国建塔之优点,亦注重充分体现伊朗建筑的民族风格。
(位于伊朗首都的国家机关部门建筑极富特色,皆是融合多元文化的建筑精华,但是,出于安全原因(担心成为轰炸目标),一律禁止游客观光大巴驶入那些区域更徨论拍照了,遗憾.......)。
永远的祈祝:世界大同,人类和平!
谢谢惠临!
羊年吉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