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人从未消失,据说现仍有三百万玛雅人居住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又叫:犹加敦or玛雅潘)地区,很多人今日仍然能说玛雅语系的语言。虽玛雅从无一个统一的强大王国,整个玛雅地区是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玛雅人的故乡-尤卡坦半岛,这里的玛雅女性不分男女老幼皆喜欢身着宽松白色绣花裙,头戴色彩艳丽的鲜花。

玛雅人外观特点;
脖子短,身材较矮,鼻梁骨高,似乎少有留胡须的男子。阿拉伯有谚语:”没有胡子的男人,等于没有尾巴的猫“。阿拉伯男人(尤其穆斯林)不留胡须简直就会视同“怪物”,呵呵...
有学者从印第安文化与中华古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乃至相同点上推断:美洲土著居民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
难怪!玛雅人的长相,有的的确“很亚洲”呵...。

惊讶墨西哥著名人类学博物馆中的玛雅石雕与现今的玛雅后裔,五官变化不大,尤其鼻子何其相似!想必数千年来的饮食习惯以及气候等生活变化不大吧!
小动物喜欢大场景(纯粹记录性拍照),于是,站在奇琴伊察古城遗址中央广场,朝向四面八方,逐一咔嚓!
奇琴伊察是建造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一座非凡的石头城,它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纪,其中的一些最古老的建筑和金字塔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由托尔特克人和玛雅人建造。
极具玛雅文化特色的奇琴伊察,南侧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北侧新奇琴伊察为灰色建筑物,具有托尔特克文化特色,还有羽蛇神金字塔、勇士庙等,皆以朴素的线
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

雄居奇琴伊察的正中--壮观的卡斯蒂略金字塔,又称羽蛇神金字塔。右图为奇琴伊察古城中一段石雕。
直到13世纪,奇琴伊察都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此后,玛雅爆发了叛乱和内战,导致了这座城市的迅速没落,并再也没有恢复.......。
“武士神庙”是奇琴伊察中一个阶梯状金字塔顶的石头建筑(最初用木头和灰泥做屋顶),内部的支柱被刻成武士的形状。金字塔阶梯顶端通往神庙入口处有查克莫天使(Chac
Mool)的祭坛雕像。武士神庙旁边是由柱子围绕的广场——“大市场”。

、
奇琴伊察由石制建筑,寺庙和庭院构成。 一个巨大的“人祭球场”座落在城市的一端。古城主要建筑群大多分布在长约800公尺,宽约500公尺的这个中心广场。

奇琴伊察---人祭球场之一
天然的石灰岩储水坑
干旱地区生活的玛雅人,生存的第一问题是水。所以辉煌的奇琴伊萨城就是建在两个大型石灰岩储水坑边,这亦是玛雅人的“圣井”。奇琴伊察,若逐字转译,即是“伊察人的井口”之意。
对下雨的渴望使玛雅人崇拜“雨神恰克”,而且,正因为对雨神的请求极为迫切,才使得献祭活动愈演愈烈,以致出现了“血淋淋的活人祭”。左图系最大的球场,在奇琴伊察一共有7个中美洲的祭祀大球场。
所有球场都建在这样的神庙旁边或干脆与神庙融为一体,球赛的输家就是推上神庙被残忍开膛而做人祭的...
玛雅人的基本人生观可用“一切都不要过分”来概括,这与中国古代主导的人生哲学“中庸之道”很一致。因此,玛雅人尊重自然环境,狩猎节制:其一,不滥杀无辜的动物;其二,要给其他猎人留下觅食的机会。
玛雅人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现今的玛雅人民居
一玛雅餐厅庭院,喜欢这“玛雅式”座椅
乌瞰墨西哥尤卡旦半岛一 隅,整个半岛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不足200米。半岛属热带气候,北部多热带草原,南部则为热带森林,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北部为世界剑麻主要产区,亦有热带森林,产硬木、糖胶树等等。
看到这茂密的热带丛林(森林),对洪都拉斯科潘玛雅突然消失以及北迁,似乎有了些许晓悟.......。
谢谢惠临!吉祥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