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哈鸠大桥--伊斯法罕
伊朗第三大城市--伊斯法罕,曾多次成为王朝首都,它不仅风景优美,拥有11世纪~19世纪的各种伊斯兰风格建筑,而且它作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南来北往的商客都汇集于此,各种商品也琳琅满目,伊斯法罕一时富甲天下,所以民间一直都有““伊斯法罕半天下”之美誉,足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曾经是何等繁华兴旺,影响有多深远。
伊斯法罕亦是最具有阿拉伯风情的城市。因城市有扎因达鲁河流过,其上有诸多的靓桥横跨,而且每座桥都很精致,皆系出自波斯的精湛设计师之手。伊斯法罕之美,印证了那句话:世界之半。真可谓风情万种.......
伊斯法罕的地标之一---著名的33孔桥,如果有河水映衬,想必更显靓丽吧!
伊斯法罕地标之一的33孔桥, 桥拱呈伊斯兰建筑典型的桃形。它修建于1599年到1602年。这座桥有33拱,长298米。在修建之初,这座桥既承担了桥梁的功能,同时又是大坝,尤其在旱季将珍稀的水拦截下来。
设计很人性化呵,每个拱形下方台子足够长度,坐卧皆舒适,炎热天的夜晚,在此露宿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33孔桥与哈鸠大桥一样,中间可通行车马,现在仅用作步行桥了。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很有风格。

大桥上的主墙外侧两端,各有一米左右的一条这样的走廊,贯通两岸,可供行人游玩,漫步...
大桥下依然是典型的伊斯兰拱穹结构,炎热天里,这里可真是纳凉与休闲的好地方,爽歪歪!
建于萨法维二世时期的哈鸠大桥,是当地人游玩和乘凉佳所。无论有水或枯水季,夜晚总是一道风景线。
由于是8月份,一则雨少,二来仅有的河水都去了大坝水库蓄水,河床裸露,几分荒凉,但河上靓桥不少。
夜色下的三十三孔桥,散发出别样的韵味,引得人驻足。伊斯法罕夜晚休闲好去处,最是这些桥上桥下...
伊朗人特别喜欢户外活动,尤其夏日夜晚,整座桥的桥上桥下都是散步或休闲的人们

晨辉中的33孔大桥,沉静,从容。遗憾,没了扎因达鲁河水的烘托,桥的美感似乎被打折了呵
外地来伊斯法罕旅游的一家子正在桥头的河边早餐中,伊朗常见的家庭的组合,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
太阳升起,热起来了,河岸边另一个野营的一家子,大概早餐已毕,正收拾东西准备“沙家浜第二场《转移....
时值8月份,未放水入河,整个河床干涸燥热,几分荒芜,没了水的滋润与构成风景,也就有些了无生气了
夕照下的古老哈鸠大桥
伊斯法罕在历史上是多个王朝的都城,亦曾是丝绸之路中非常重要的商站。据闻当时这里汇聚了当地最优秀的能工巧匠,后再经阿拉伯人的改造,吸收了阿拉伯人擅长的空间、结构等高超技艺,而后建的清真寺、皇宫、古宅等像经过了一轮发酵,变得更鲜活、更瑰丽,诸如四十柱宫、伊玛目广场等,都值得让人一一回味。
谢谢捧场! 吉祥如意!
伊朗乐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