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梅尼陵墓清真大寺
伊朗什叶派宗教学者--最高领袖霍梅尼,被视为“别具魅力的领袖',在伊朗人气颇高。德黑兰郊外的霍梅尼陵寝大清真寺虽尚未竣工,早已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伊朗人前来朝拜。
,

霍梅尼陵墓清真大寺的辽阔广场上停满车辆,其旁是各自的帐篷,五颜六色的帐篷远看相似一朵朵漂亮的蘑菇。远道而来朝拜霍梅尼陵的人们露营在此。伊朗人几乎家家有车,老老少少举家户外活动或是远足旅游(野营)或朝圣,是一种伊朗文化,亦是伊朗一道人文风景线!
注重Farmily,系伊斯兰教教义之一,因此,家庭生活对于伊朗人至关重要,伊朗多见数代同堂,独身极少,尽管年轻人渴望独立和拥有自己的空间,但是,伊朗文化是子女与父母同住。一些独自生活者(多数系男性)会受到怜悯,而独身女性被认为十分可疑...,结婚生子被视为是最幸福(亦是最自然)的生活状态。
在伊朗,虽各自社会与经济地位不同,但大多数伊朗家庭非常稳固,家家都过着几乎一样的生活,在一个没有健全的全国性福利体系的国家,正是这样的家庭保证了国家的稳定。
,

霍梅尼陵寝朝圣者,太阳出来,露营的一家大小都起来开始早餐,均系自带食物餐具煤气炉以及卧具等。
这端,
清晨,小靓妹一幅瞌睡惺忪的模样,那红茶杯都酷似土耳其(毗邻土耳其,不少习俗相似)。
伊朗人喜喝红茶,不论在家里还是野外,他们都会准备一个小小的煤气罐随时烧茶水。伊朗人喝茶习惯:非直接吧方糖放入红茶中,而是把方糖先放在嘴里,再喝茶。这是一种特别的情调,一群人围坐在地毯上,中间放着简易的茶具,口中嚼着半块方糖,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茶杯,悠哉悠哉地享受生活...
有的是铺上塑料类垫子席地而坐,夜晚直接露宿星空下,也有这样的波斯地毯,在伊朗,无毯不成家---家家户户都有波斯地毯,小煤气炉正在烧水,泡茶,一出远门,俨然是带上了一个家上路,所需用品应有尽有。
一家四口刚来到,爸爸在忙乎露营准备,右端,这一罐煤气
2美元/罐。塑料提篮里是餐具与食物等。
,

也有中巴载了几家人一起朝圣,在伊朗,远游途中可随时在任何公路旁露营,野炊,享受休闲。
到处都有设施完备的露营区,普遍节俭的伊朗人出游,大都自带薄型帐篷。露营区在公园草地或清真寺广场,几乎都靠近景点,配有厕所(很多都提供热水淋浴)、休息亭、石桌椅、健身器材、小孩娱乐设施,周边还有餐馆、超市、馕店以及菜市场等,哦哟,小动物又惊讶:很欧美嘛......
,
很新疆,夏季露天下太阳热辣辣,但树荫下分外凉爽,看看,好大的阵容,莫非又是几户亲戚一道出游?树下是一个自带的垃圾筐,宗教教化作用之一---让每个信徒遵守基本公德!
不过,如此频频聚会和野营,大家一起聊天是需要话资谈助的哈!于是,伊朗人尤其妇女普遍比较”八卦“,喜好家长里短,此现象正说是”热情友好,反说是:”饶舌“,多管闲事.......
,
帅哥们也喜欢聚会,黄昏周末节假日都喜欢外出融入大自然,
他们通常是抽水烟,饮茶喝咖啡,聊天。
家庭出游或亲朋好友群体出行--伊朗文化之一
车顶码的是野营行李,后厢满满的什物,一辆车就是载了一个家。
,

一开车门必是哗啦哗啦----老老少少出来一堆人,在伊朗,这是最常见的旅游方式---全家“倾巢”而出。
地毯上摆得哈?红茶和方糖,一大块囊等食物,波斯语发音亦念nang,囊与新疆的一样。普遍好客的伊朗人,真的很“Friendly,路过每个摊摊都会热情与你打招呼,请你吃东西,不介意游客拍照,这样的氛围,很温暖。不过嘛,喜欢休闲的民族,办事有些拖拉就难免啦!“高效率”这个词莫非离伊朗人比较远吧?....
伊朗人极其看重休闲在人生中的价值,喜欢世俗的享乐,其共性是:酷爱吟诵诗歌,享受美食与领略自然风光......,据说:不少伊朗人认为:宁可少赚钱,也要享受节假日。伊朗节假日较多,每年国家法定节日有26天,一年中伊朗人有近一个月的时光在节日中度过。
,
小动物拍TA们,美女帅哥在拍我,艾玛!物以稀为贵,大饼脸的东亚人来此成了稀有动物,准老妪我也变“貂蝉”!咔嚓,咔嚓...。 亲,看看这皮鞋以及TA们的气质,想必是一个中产阶层的家族吧!
,
虽然伊朗人大部分居住都市,但所有伊朗人都心系土地,仍然向往12世纪波斯诗人“莪默.
伽亚谟”在其诗篇《鲁拜集》中描写的生活:
树荫下,带着一卷诗章,
一块面包,一壶酒香,
有君伴我吟唱,
哦,荒野此刻成天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