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后一位国王巴列维生前居住过的王宫有两处最有名,分别是此处的萨德阿巴德王宫和古列斯坦王宫(德黑兰市中心)。这座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位于德黑兰最北部的山上,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00公顷,其中约有180公顷为森林、花园、草坪,共有14座宫殿,每一座宫殿都富丽堂皇、设备齐全,有游泳池、花园、体育场等,且里面全住着皇亲国戚。
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为图上的巴列维王朝国王的办公室和夏季居住地,由于主题建筑成白色,也称为白宫。殿内设有寝室、餐厅、礼宾厅。其中礼宾厅的装饰和摆设均为欧洲上个世纪的风格,足见这位国王是一位很西化的国君,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群众冲击王宫时部分珍品流失,还有一部分贵重珍宝现今放于伊朗国家银行地库中保存。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1919年10月26日-1980年7月27日),系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也是伊朗的最后一位沙王,因个人生活的奢华与敌视伊斯兰宗教势力,引起了下阶层人民和伊斯兰教徒的不满,爆发了反对王室的抗议行动。1979年1月他被霍梅尼所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逃亡美国,1980年7月27日病逝于埃及的开罗。
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位于很大的园林中,树木参天,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气场很好......

未开放的王宫建筑群之一,普通的外观,想必是皇室亲戚的居所吧?
王宫建筑之一的外墙砖雕,精美细致,典型的欧式风格,西洋味十足.......
王宫主体空间高大,壮观,很对称性的格局,视觉清爽,且彰显一种气势......
萨德阿巴德王宫极尽奢华,沙发、桌椅、窗帘、吊灯均从国外进口,地毯图案精美、做工精细。
王宫里还陈列有各国元首、政府要人赠送的各种贵重礼品,其中亦有中国赠送的景泰蓝花瓶和名贵瓷器。
这所宫殿也是1943年苏美英三巨头开会商讨联合抵抗纳粹德国并于会后发表著名《德黑兰宣言》的地方,因而也为这座宫殿平添了些历史的意义。目前萨德阿巴德宫殿连同外面的园林式花园被称为国家宫殿博物馆。
王宫里皆是绚丽夺目的波斯地毯作为地面内饰
一色的西班牙餐具---王宫里的餐厅之一
精美绝伦的波斯地毯---伊朗国粹之一
王朝建立后,礼萨·巴列维国王便积极推动波斯的西化运动:以古波斯历法取代原先的回教历;废除过于保守的宗教法;并鼓励引进西方电影、音乐和建筑等;同时鼓励青年出外留学;同年又将国号改为今名“伊朗”。

礼萨·巴列维国王规定禁止穿着传统的回教服装,除取得教士资格者外,其余一律改为西式服装等.......
世界各国赠送给巴列维国王各具本国特色礼物,左系巴基斯坦所赠礼品。右边花瓶似乎是中国所赠。
萨德阿巴德宫殿的院墙一隅,完全没有欧洲皇室的宫殿那般高墙森森吧!
,

从蓬勃生机的美丽林木中窥视“白宫”一角
巴列维王朝是伊朗最后一个伊斯兰封建王朝。始于礼萨汗·巴列维(Reza
Shah Pahlavi)在1925年加冕,并终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传统的君主政制随之崩溃。
礼萨·巴列维国王时期,在宗教上严加限制宗教界的权力,实行“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策,在经济上实行亲美政策,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但因该计划片面追求高速度,超过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加之石油跌价,军费开支过大,造成经济严重失调。同时未能彻底实行土改政策,使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由此引起人民极大不满,什叶派的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反国王独裁统治的一面旗帜,1979年1月,礼萨·巴列维国王被迫出国,2月1日流亡国外的什叶派领袖霍梅尼回到伊朗,组织临时政府,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谢谢捧场!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