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与中国南疆接壤的瓦罕走廊--帕米尔高原,生活着阿富汗的瓦罕族和塔吉克族。(网图
在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有一片地方,历史上被称为呼罗珊,意思是“日出之地”,这里是以游牧为主的中亚塞种人、突厥人和以定居为主的伊朗高原波斯语族人之间交锋融合的十字路口。
阿富汗的赫拉特,就是呼罗珊地区的中心城市,古代呼罗珊四郡(赫拉特、马雷、尼沙布尔、巴尔赫)之首。这里曾经良田阡陌,物产丰饶,帖木儿的后人、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开国皇帝巴布尔大帝曾经赞美道:“普天之下,难以找到赫拉特这样的城市。”
阿富汗西北部历史名城赫拉特---赫拉特老城堡
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市,屹立着一座宏伟的赫拉特城堡,此系前329年马其顿帝国对波斯帝国战争中,亚历山大大帝陷赫拉特城后修筑起来的堡垒。在漫长历史中几经战火与劫难,后经修缮,终于使得赫拉特城堡重展雄风......
古老宣礼塔,不乏沧桑之美!赫拉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名城。作为阿富汗文明的摇篮,赫拉特这座绿洲城市的历史已近5000年!从古代希腊学者到近代英国探险家,给这座城市留下过太多的溢美之词。
加瓦尔·沙阿德皇后陵内,书籍系各国文化组织与游客赠
沙阿德皇后陵(最小的那座)。沙阿德是沙哈鲁汗的皇后,精明强干,在汗王统治的后期,几乎把持了朝政,成为唐高宗后期武则天那样的角色。她在世时,就在赫拉特北郊修起了光塔、陵墓、清真寺和经学院,成为赫拉特在帖木儿时代留下的最壮观建筑。
(左系赫拉特地导--沙阿德皇陵讲解员,右系司机,皆是阿富汗标准帅哥)。在古哈尔后80岁的一生中,沙阿德皇后主持修建了300多座建筑,在伊朗的马什哈德到中亚的撒马尔罕,都有不少她留下的遗迹。一个女性,在伊斯兰世界有如此作为,实在了不起!
从7世纪后期开始,毗邻伊朗的赫拉特,曾先后被阿拉伯、波斯、中亚和北印度的伊斯兰教诸王朝所占据。帖木儿在中亚建立帖木儿帝国时,赫拉特为伊斯兰文化和学术中心之一。 赫拉特古城内外分布着许多伊斯兰风格建筑,是曾经作为帖木儿汗国都城最重要的见证。
远望看似一座座烟囱,其实是历史名城赫拉特现存的古迹之一,古老的清真寺宣礼塔。
历史悠久的赫拉特文物古迹不乏:城西的郭瓦夏古学府系沙哈鲁之后裔建于1420年,历经22年完工,现只剩废墟,但遗存的高塔六柱,外层以蓝绿琉璃瓦镶嵌,规模宏伟。
东北郊的加扎尔加赫有一座苏菲派修道院,内有11世纪苏菲派诗人阿卜杜拉·安萨里的大理石陵墓,是著名的苏菲派圣地。西北郊有加瓦尔·沙德皇后墓和6座尖塔。从皇后墓北行不远,还有苏菲派诗人贾米的陵墓,也是该城的主要古迹。城北以15世纪波斯艺术家的名字命名的比札德公园,有500年历史。园中有帖木儿儿媳高哈尔·萨德的陵墓,建造精巧,,蓝色拱顶别具一格
(只可惜时间仓促,作为赫拉特地标---著名贾米清真寺以及有名的经学院靓丽陵墓等等都没能参观.......)。
著名苏菲派圣地--苏菲派修道院,内有11世纪苏菲派诗人阿卜杜拉·安萨里的大理石陵墓。他亦是阿富汗的“孔子”--著名学者教育家之陵,诸多阿富汗历史上的文化学者的墓地也是在此左右墓园中。
阿富汗的“孔子”以及其诸多著名弟子的陵墓。明朝史籍上,干脆把帖木儿汗国称作“哈烈国”,就是赫拉特国。哈烈国时代,数不清的诗人、学者、细密画家聚集在这座城市,沙哈鲁的宰相纳瓦依曾自豪地说:“在赫拉特每跨一步,都会踢到一位诗人。”
、
现存的陵墓与古老的墓地清真寺顶穹。在厚重文化与历史积淀的的赫拉特,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书店和旧书摊中,依稀可见其悠久历史文脉。
赫拉特至今尚有12世纪的大清真寺、14世纪的赫拉特城堡及帖木儿王朝时代的建筑物等等诸多名胜遗迹。
1405年,帖木儿去世,数子夺嫡,国家四分五裂。四子沙哈鲁在短时间内再次统一全国,把首都从撒马尔罕迁到了赫拉特,收罗了来自波斯、印度和中亚各地的能工巧匠,大兴土木,精心营造,使它成为一座媲美甚至超越撒马尔罕的世界大都会。突厥文化和波斯文化在这里融合,开始了赫拉特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赫拉特的巴扎与街景极像新疆喀什古城或老街的风景风情,亲切之至!穆斯林世界都那般相似呵!
赫拉特民居一隅,阿拉伯世界以及中东和西亚的穆斯林国家,平民百姓民居大抵相似......
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省会--赫拉特(Herat),人口近70万,系阿富汗西部经济中心、交通要道,是受哈里河灌溉的全国人口最为稠密、最富裕的农业区之一。除食品、纺织(羊毛、绢)等工业外,地毯制造也颇具知名度,紫羔羊皮生意兴隆。赫拉特亦是阿富汗连接土库曼斯坦以及伊朗的要冲...。
巴米扬谷地(网图
一个毗邻新疆又有浓郁西域风情的国家--文化历史悠久的阿富汗,小动物实在没有理由不钟情它!
世界上讲波斯语的国家,无疑第一是以波斯族为主的伊朗,其次就是阿富汗的这座历史名城--赫拉特(紧邻伊朗),还有部分塔吉克斯坦人
,再就是伊朗相邻的一些国家有些也讲波斯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