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曰:西方的文明就是宗教的文明,西方人祖先起源与游牧民族,生存条件恶劣,所以性情野蛮,因此发展到今天的文明尔雅,应该说宗教的教化作用功不可没。因为,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宗教具有其他社会体制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固然,古代西方的宗教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但是现今其利民益世的积极作用亦无可否认。教育与教化,法制与德治(宗教),即使不能如人所愿理想地并存在一个社会中,但其一必须重视和强化,它直接关乎于一个社会(人心)的安宁和地球家园的祥和与否......。

按照现代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观点:家庭、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即为一个社会最基本、最必须的制度。
宗教是任何一个社会结构中的最基本、最必须的体制。所以,杜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才会说:“所知的社会都是有宗教的,不存在没有宗教的社会。”

宗教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诸如:日月星辰的运转、四季的更替、各种自然灾难,人的生、老、病、死,人生的凶、吉、祸、福,以及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论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总体的世界观,它是人们认
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手段之一......。

乌克兰宗教主要有东正教、天主教、浸礼教、犹太教和马蒙教。其中,东正教是乌克兰第一大宗教,其教徒约占全国信教人数的85%。
乌克兰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干涉宗教活动。

各宗教中的清规戒律对几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宗教的教义在有些时代和社会甚至替代法律,成为人们生活行为的基本指导和主要评判标准。因此,宗教承担整合社会价值观的重任,能约束人的行为。

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的价值判断及行为规范主要来自宗教。宗教亦是一种德治......

全世界几十亿人口中,仍然有80%以上的人是宗教信徒,据说:即便在世界上最现代、最世俗的国家---美国,相关测试结果显示,仍然有94%-96%的人回答说自己“信仰上帝”,40%的人每周上教堂,59%的人认为宗教非常重要,90%的人感到神的爱,而每天祈祷超过一次的人多过每天做爱的人......
历史上不论是在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的西方传统社会,还是在伊斯兰教传统社会,或是在以佛教为国教的传统社会,宗教都是其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共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核心。

如果能够走上灵性成长的道路,更多的理解自己,在自己的身上看到圆满和丰富,那么外在事物对你的吸引力就不会那么大了...。(自博友“菩提树丫枝”)

宗教里的“信仰”不是目的而是导人向善的方便。佛教也一样,释迦牟尼佛的教义本来是让人觉悟自性的,而众生容易迷于我执我见......。

一个路边的乞丐,他的内心可能比坐在皇宫的国王还来得快乐。我们真正要的,是内在的满足和喜悦,而外在的东西所带来的满足,永远有个限度。

世界宗教的新发展证明了:宗教在日益世俗、人本、实用、功利、享乐的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的生命力。正如美国社会学学家斯达克所言:“在未来,宗教会受到世俗力量的影响但不会被毁灭。人们永远需要诸神,需要只有诸神才可能提供的一般性(精神)补偿物...

任何一个社会想要抽离宗教,其结构必然发生紊乱,最终将导致社会动乱。
上帝和神是圣者不是凡人,无需人们的崇拜信仰来满足自己虚荣。让人信仰的目的--离苦得乐,平静,喜悦。

位于首都基辅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除金门(古代基辅城的正门)外,自11世纪以来保存最完整的建筑。
无可否认,宗教亦是“双刃剑”,但能存在数千年延续至今,至少让井蛙小动物见证了其正力的强大!
(以上系小动龊拍,若有“布道宣教"之嫌,请函谅...谢谢惠临!)
祈祝世界大同,地球家园祥和!
新年蒙福!福杯满溢!
英国教皇乐团---圣咏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