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沧源县佤族村寨--翁丁寨
村村寨寨,
《阿佤人民唱新歌》
哎!打起鼓,敲起锣, 阿佤唱新歌.
毛主席光辉照边疆,
山笑水笑人欢乐,
茶园绿油油,
哎,梯田翻金波,
哎!......哎哎哎,
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江山木罗!
此歌曲原本就是佤族的祝酒歌,经过改编后传唱至今,现为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县歌。
当年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红透全国,“江山木罗'流行开来,“江”是“秤",而“三木罗”是一个佤族小伙子名字,出自民间爱情故事《娥肦与三木罗》,就是佤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正在村头拉歌(男女对唱)的佤族村民们
云南沧源县翁丁古寨是临近缅甸金三角的原始部落。沧源县城距离缅甸都非常近,位于“金三角”圈内,从沧源县城到中缅交界处的永和口岸只需40分钟,你就可走近神秘的中、老、缅、泰边境的“大金三角”。
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小动物独访佤族村寨--翁丁,是因很喜欢这首女中音独唱《
阿佤人民唱新歌》。
从沧源县城坐班车只能到公路口,之后需下车走进通往翁丁寨的山沟里,美丽的佤山风景伴我去一路前行,四周的那个宁静呵,简直是听觉天堂!独享时空的这份感觉,好惬意,奢侈啊!又恨不得来个忠字舞了...,沿途是收割以后的稻田,偶遇几个打柴的阿佤族妇女,于是跟着她们一直走到翁丁村寨。
不大的翁丁村落.村长(图上最左红衣男子)是个年轻人,一家5口,(老婆,一个孩子,父母,我与老人家完全没法语言沟通).在村长家食宿,30元/天,包早餐,晚餐他们一家热情地杀鸡炖汤给我做好吃的,看得出来他家难得有肉食吃...。村长安排一个佤族靓妹给我当导游,在村里领我一边参观,一边给我讲述当地著名的风俗仪式--“拉木鼓”,“剽牛”,“摸你黑'等等.并领我拜访了寨主家.(随着生活的进步提高,沧源县的佤族村寨民居几乎都改造翻新了,保留翁丁村寨是为了旅游观光之用),为此,翁丁寨每户佤族人家每年可以获得少量地方政府补贴以维持原生态生活风貌供观光.纯天然茅草屋容易霉烂,但是全换石棉瓦又会失去原始风格,于是,在石棉瓦上堆放茅草营造原始茅屋感觉...。
夜晚,我在村长家硕大空旷的地下室住宿.(少数民族都是高脚屋,楼上住人,楼下是堆杂物或圈养牲畜,也可以堆放粮食).独自躺在在空荡荡地下室的木板床上,聆听着野外草丛里虫虫小动物们各种鸣叫的天然交响乐.近半夜,哇!热闹起来了,村寨里各家的牛呀狗啦猪的,此起彼伏地叫个不停,哼鸣不休,明白了,原来它们也是在这个时辰开始"谈情说爱"的呀......
最后一个原始部落--佤族翁丁寨
佤族人民对天文的长期肉眼观察,探索而创制出了“星月历”,对佤族人民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 在世界历法创制史上,佤族的“星月历”与汉族古老的“农历”及古埃及的“旬星制历法”一样,都是人类在天文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在沧源,歌声比说的话多,喝酒比喝的水多,跳舞比走的路多。佤族的歌唱上九天九夜,佤族的舞跳上九天九夜不会累。对佤族人来说,不会唱歌喝酒跳舞,就等于不会说话喝水走路。更不用说谈恋爱了。

酣畅,激情的佤族歌舞---阳刚美,野性美!甩起的长发就是生命的火焰!
司岗里: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佤族歌舞总离不开“司岗里”,这是在讴歌生命的起源,赞颂生命的美好
少数民族小伙子跳起舞来绝不偷懒,(即便一天数场歌舞表演),人在歌舞中一定是沉醉在一种快乐激情里,看看他们野性又活力的舞姿,简直张力贲涌,感染力极强!
佤族民间舞蹈:“木鼓舞”、“甩发舞”都是佤族的民间舞蹈,“木鼓舞”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比
赛中获奖。佤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竹文化独具特色。沧源崖画享誉海内外。

小动物在翁丁寨里佤族人家做客
阿佤人世代嗜好饮茶,而且喜欢饮酽茶。由于每次投入的茶叶多,水量相对少,熬煮出来的酽茶水,味道极苦,故称之为苦茶。
典型食品有:茶花稀饭,火烧蛇肉,青豌豆炒蚂蚁蛋,油煎柴虫等。
翁丁寨寨门口以及进村的小广场树干上挂有不少牛头装饰,本来佤族人是有风俗---每年数次祭典活动时要宰杀一只牛,但现在为了给游客表演,每次有旅游团队来就要杀牛,宰杀的牛数量增多了,听说满村血腥味,牛群为同胞“惨烈身亡"而悲伤不已,都不愿出这寨子门去田地里干活了,但是牛牛们后来也不得不接受了现实...(旅游业带来的改变啊,好与歹实难言说...)。
图上,当日据说有旅游团来参观,村民早早在村寨门口等待迎接.一边等一边男女拉歌(即兴对唱),小动物我也来敲敲阿佤族流行的木鼓,是一截粗木中心掏空成"女阴"形状,两根木棒可以在其中间槽子里移动以及外围敲击而发出高低或强弱不同的声音。
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一般以红毛树、花桃树或麻栗树树段为原料,分公鼓、母鼓两种。公鼓的音节偏低,音色粗重。母鼓音节较高,音色清脆。
佤族的住房,各地区不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佤族房内的陈设简单,无桌椅,竹席木板当床,没有被褥,只用棉毯或麻布单做被盖,枕木头,和衣而睡。

翁丁寨的杨寨主夫妇,因为世袭制,杨家从建寨那天起就是翁丁的第一家族,所以在寨主家火塘边,能听到很多这个寨子的前世今生的故事。据说:寨主夫人年轻时是出名的美人,一山一山的小伙子串(串姑娘---一种古老的恋爱方式)。
"抹你黑”是佤族在特定日子的一种欢庆活动。传说阿佤人为了生命永恒,找来一种神奇的不死草并磨成粉,拌上药泥,在特定的日子里相互涂抹,以表示祝福。如今佤族节日以及国内“五一,十一”旅游旺季时,佤族地区到处摆放着一缸缸调制好的药泥,人们用各种容器盛上药泥,抹在别人的脸上、衣服上……激情的热烈场面不亚于巴西狂欢节,人群中不乏从外省市远道而来的游客甚至外国游客,他们与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阿佤人一道,享受着“抹黑”和被“抹黑”的狂欢.
今生只有一次,不管是贫富贵贱,结果都要面对相同的轮回,因此一定要珍惜仅有一次的人生,快乐地生存下去,这就是音译佤语“摸你黑”的寓意。
佤族是一个把精神生活看得比物质生活更重的民族。因此,即使贫穷,看起来也总是乐观豁达,无忧无虑。
(谢谢惠临!吉祥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