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京 之 恋 ——苏永洁

标签:
苏永洁南京大桥饭店采风团文学艺术文化 |
分类: 电视报告会 |
http://s16/middle/6d7bb200nbfe6fdda2b0f&690京
http://s3/middle/6d7bb200nbfe6fbe8c352&690京
http://s14/middle/6d7bb200nbdf28e46735d&690京
中国文学家网、采风团杂志社举办的电视颁奖会于四月中旬在南京大桥饭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亲如兄弟姐妹,以赤诚的心在一起交流创作经验,畅谈自己的感受、取得的成绩和笔耕不辍的艰辛。与会者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个个真情涌现豪情满怀,对文学创作充满信心,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憧憬,以顽强的意志火热的情怀,激情拥抱文学艺术的春天。
我作为一个白发苍苍的农民、一名文学爱好者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我觉得,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就是自始至终洋溢着浓浓真情。采风团杂志社总编、组委会负责人谌杰先生,主编蒋广瑞女士,副主编佘锦华先生,对与会人员都是情真意切、笑脸相迎。坦诚朴素的情怀,亲密无间的接待,使我们心情舒畅、感彻肺腑,给人一种家的温馨和宾至如归之感。无论在会议中、餐桌上、宿舍里,人人都能随心所欲、推心置腹地交流。不讲职位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不分富贵贫贱,都是平等相待,视若同胞。这就是草根文学的一大特色,她以崭新的姿态,强大的凝聚力,组建朝气蓬勃的文学艺术的创作队伍,揭示文学复兴时代的到来。
短短的几天相聚,使我们彼此之间了解更深刻,感情更融洽,已难舍难分了。
谌杰夫妇是采风团杂志社的创始人,他们艰苦的创业历程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他们热爱文学事业,立志为人类的文学殿堂添砖加瓦,描绘更加绚烂的彩虹。然而,道路坎坷,举步维艰,他们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仍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为繁荣文学事业而奋斗,决心造就一支文学艺术的创作队伍,把采风团杂志办成高质量高水平高品牌群众性刊物,使草根文学发扬光大,闪耀出迷人的光辉。他们亲切热情,平易近人,能广泛汲取不同意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因而,这个文学团体必将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广大作家和文学艺术爱好者也必将紧紧团结在他们的周围,献计献策,共创双赢。
谌杰夫妇的雄心壮志和敬业精神使我钦佩,他们的办刊宗旨和优良品质使我十分感动。我敬仰他们,拥戴他们,使我对采风团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依恋。
南京三次笔会,诱发了我对南京之恋,南京大桥饭店成了我交结天下文友的摇篮,一张张真挚热情、慈祥可亲的面容铭刻心扉,永不忘怀。
使我十分高兴的是,我的网友湛莲贞女士也参加了笔会,而且她的爱人习忠先生陪同她也列席参加了会议。湛莲贞是沈阳康平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康平县作协副主席,退休前系工业局副书记,是文学艺术的爱好者。我跟她结识时间不长,但彼此性格爱好甚为投机。她为人正派刚直,贤惠善良,知识广博,待人十分忠诚,做事踏踏实实,既有一腔豪气,又有满腹温情,是我一生中难得的红颜知己。她爱人也是退休干部,不仅人长得非常帅气,而且精明干练,对人亲切和气。夫妻俩互敬互爱,如影随行,二情依依,给笔会增添一抹特殊的光环。
我跟他们见面之后,彼此心情都十分激动,我们在一起握手言欢,促膝长谈,纯洁高尚的情谊在欢愉的气氛中加深了。会议上,游览胜景的过程中,我们拍下了好多珍贵的合影。休会那天,夫妻俩还要到张家界和长江三峡观光,我们在夫子庙愉快地握手告别,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依依不舍的情景难以忘怀。
跟我同住一室的四川作家谯义三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先后于北京、泰州、南京多次相逢于笔会,三次同住一个房间。由相见、相识到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虽然年龄比我小,但他学识渊博,老成持重,做事踏实稳妥,待人诚恳真挚,且有极强的上进心,是一位优秀的高产作家。他的文章跟他的人一样淳朴凝重,不虚伪不张扬不浮夸,点点滴滴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结识谯义三老师是我人生的机缘和荣幸,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文学的酷爱和追求是无与伦比的。他是地地道道的买书狂,新华书店是他向往的地方,只要他想买那本(套)书,不管多少代价,不管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哪怕借钱也要买回。他的住所成了书山书海,简直像个小型的新华书店了。
义三老师跟我情投意合,情同手足,友谊至深。我们在一起切磋文学创作,畅谈人生感悟,有时通宵达旦,兴致不衰。他对我十分关怀,尤其创作上长期给与鼓励和帮助,经常给我审稿,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有时直接帮我改稿。去年我习作的“母亲最美”和“老婆.柿子.小鸟” 两篇散文,经他反复指点和修改,终于在《散文选刊》采用并获奖。他也经常把作品发给我,十分谦逊而诚恳地要我给他提意见,从来不以师长自居,他的人格是我终生楷模。
义三老师跟我确实有缘分,行走坐卧总是不离左右。我们一起就餐,一起上下楼,一起逛街,感情之深厚难以言说。每次笔会他都不厌其烦地给我拍摄许多照片,回去以后分批发送给我,他说让嫂子也高兴高兴,人情味挺浓。这次电视颁奖会,我们按组委会的预定程序,游览了浦口、五马渡、燕子矶和夫子庙四个景点。每到一处,他就取出照相机给我拍照,主要景区二人合个影,他自己却很少留影,老是给我拍,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会议结束那天,我们同时离开大桥饭店,他去火车站,我往汽车站。我们握握手默默地对视一会,说声保重就匆匆离开了。不用热烈的话语,不需情意缠绵,我们早已心心相印,即使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灵魂已熔成坚不可摧的磐石,纯真的友谊永远散发着美丽的光焰。
还有好多老朋友,如张家港的丁竹鸣老师,河北唐县的刘二喜先生,山东烟台八十四岁高龄的赵曙光教授,湖北黄梅县陈松乔先生,湖南溆浦县刘一清老师长春市刘喜恩老师……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重新聚首,都是嘻笑喧哗亲如一家。这次新来的文友也是兴高采烈,神采飞扬。辽宁的湛莲贞女士,河南郑州的熊昭春老师,黑龙江的方秀华女士……他们虽然初次参加南京笔会,但毫无拘束,真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回到家中,刚端起饭碗就接到谌杰老师的电话,问我是否安全到家。就这一声问候,使我体内涌起一股暖流,勾起我对电视颁奖会的回忆,那一张张热情的笑脸,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语言,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向往南京,留恋南京。因为南京有我的良师益友,有兄弟姐妹般的文友们,有我们的采风团,那里布满了我们的足迹。
20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