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纽约球场故事之七‧更壮远(上)

(2010-12-11 09:52:37)
标签:

体育

高尔夫

史带

格林伯格

美国国际集团

球会

更壮远

雕塑

杂谈

分类: 高尔夫球场‧纽约篇

刚开始写这个球场系列故事的时候,本打算以公众球场为线索一路写下去。因为这样除了分享打球经历,还可以作为来纽约球客的指南和参考。转写私人球场,起初颇有些犹豫。私人球场如果不是会员,必须有会员亲自陪同或特殊赛事的邀请,否则外人是无法去打球的。可是后来转念一想,这网络本是卧虎藏龙之地,如果是我能侥幸去打球的球场,就一定有更多球友可以去打球;即使是我无缘被邀请的球场,也会有神通广大的球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上场打球。奥古斯塔这样的顶级私人球会,不是也有国内的前辈得到过特殊邀请而专程前往挥杆?这样想来,也就无所谓私人还是公众球会,干脆把我所喜爱的球场和打球故事,不加过滤的一一道来。

 

私人球会是纽约高尔夫资源的精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公众球场,只可惜其非请勿入的高门槛,使众多爱好者敬而远之。这些私人球会绝大多数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会员通常是人满为患,外人想加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球会一般限员不超过三百人,实际上经常打球的会员更远远小于这个数字。所以除周末的上午以外,其它时间不用预定就可以随到随打。平时每个会员允许带三名客人同场,但周末早晨黄金时段因为打球的会员较多,一般不允许带客人。但也有少数例外的私人球会,更壮远高尔夫球会(Morefar Back O'Beyond)就是这种为数不多的例外球会之一。 

 

更壮远不是普通的球会,首先是因为这个名字。“更壮远”不是我擅自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而是球会的官方中文名字,印在会标上和每一张记分卡上。美国的高尔夫球场有中文名字的不多,更壮远球会跟中国还真是有缘分。这片距离曼哈顿六十英里,位于康州和纽约上州边界上的500英亩(约2平方公里)的依山傍水的林地,原是美国国际集团( AIG)的创始人康奈利耶斯史带(Cornelius Vander Starr)的私人庄园。说起这个美国国际集团,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家公司曾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但在2008美国金融海啸中濒临崩溃,险些掀翻了整个华尔街,后被美国政府斥巨资救助。读过商学院的同学或者从事保险业的朋友也许会对公司的历史有所了解,这个一度雄踞世界保险业龙头位置的美国国际集团,是个地地道道诞生于中国的公司。公司创始人史带出身于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工程师家庭,毕业于加州的伯克利,一战后期在海外度过暂短的军旅生涯后,转赴上海并就职于保险行业。史带于1919年在上海所创建了自己的保险公司,后来这家公司逐渐发展扩充成为后来的美国国际集团。史带在中国居住了三十年,是第一个把保险产品介绍给中国客户的人。1949年解放军渡江前夕,史带举家迁回美国。据说回到美国的史带仍然留用了以前在上海的中国司机,而且经常派这位司机从纽约开车接客人来庄园洽谈商务和打球娱乐。六十英里的路途不是一段短程,每当不耐烦的客人问起司机是不是即将到达目的地,司机的回答永远都是一样:“More far, more far. 谁承想,这句带有中国风味的英语,后来竟被史带用作这个球场的名字。更壮远显然是从字面上翻译过来的,More就是更多,更壮的意思,Far是远的意思,于是Morefar就译成了更壮远,而且这三个汉字被印上会标。 

 

更壮远是美国最为私密的私人球会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远离公众视线,更是因为在这里打球的人寥寥无几。更壮远球场建成后不久,美国国际集团即由史带亲手选定的接班人毛瑞斯格林伯格(Maurice "Hank" Greenberg)接管。住在球会不远处乡村别墅里的格林伯格酷爱网球,经常和家人来更壮远庄园内的草地网球场打网球,但对高尔夫却毫无兴趣。也许在网球迷格林伯格的眼里,高尔夫太过于浪费时间。但是具有天才商业头脑的格林伯格当然不会忽略高尔夫球场可以带来源源不断商机的这个事实,于是规定公司旗下拥有的更壮远球会仅限于公司管理人员和重要商业伙伴及客户的商务球专用。同时,为了确保球场安静优雅的环境, 商务不受干扰,上场打球的人数被严格限制,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每天不超过四组16人。更有甚者,以监督部下极为严厉著称的格林伯格,据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亲自过目检查来更壮远打球的人员名单。大概世界上找不到几个像这样风景优美,保养精良的球场,几十年如一日地每天只有几个到最多十几个球客光顾。 

 

几年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早晨,我第一次有机会一睹这个神秘球场的风采。球会的入口并不十分显眼,只有两根石砌的墙柱,上面镶着一快刻有“Morefar Back O'Beyond”字样的金属牌子。驱车驶入大门内弯曲的小路,第一个映入脑海的念头是:是不是走错了?周围的景象与其说是球会,更像是某个乡村民宅的院落。除了到处可见的茂密树木,和并不显得人工雕琢的花草,就是林荫下的车道和道边的小木屋。既看不见果岭和球道,也无处寻觅私人球会常有的外观宏伟的会所。一路车开进来,竟不见一个人影。拐过了几个弯后,车终于在停车场停稳,这才看见旁边的木房外停有几辆球车。一个小伙子走出来跟我们打招呼,把我们引进了一旁的职业球具店(Pro Shop)。确认了我们的身份后,告诉我们可以随时开球,但没有球僮为我们背包,只能开球车。 

 

在球具店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我们开着球车穿过一小段树林,这才来到一号球洞的开球台上。一号洞不长,只有350码,球道很窄,两边都是高大的树木,是个略微右拐的狗腿洞。我用3好铁杆开球,把球安全放上球道中心,然后劈杆直攻旗杆,球停在旗杆旁边四尺,单推抓下小鸟。在没有热身的情况下,第一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球场就在第一洞抓鸟的情况,在我的高球生涯中并不多见,所以记忆犹新。 

 

没打几个洞,很快就发现这个球场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特点。球场上除花草树木,山石湖水之外,还点缀着许多精美的艺术铜像,俨然是一个浪漫主义的露天雕塑博物馆。这些以人物为主题的雕塑坐落在球道旁,果岭边,梯台后,山石上,甚至沙坑中,几乎在每一个洞都可以看到。有双臂弯曲在脑后打哈欠的姑娘,有挥舞着风筝的迎风奔跑的少年,有裙摆飘扬联手起舞的少女群组,有伫立在山岗上神色各异的赤脚仙人。还有在巨石上单手倒立的男孩,和蹲坐在岩柱上的人面兽身。最意想不到的应该是五号洞果岭旁沙坑中的两尊铜像,一端是坐在石块上睡眼惺忪的年轻孕妇,另一端遥遥相对坐着一位沉思的少年。我猜不出这些雕塑所蕴藏的故事,但看得出应该是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这些珍奇的艺术品,几十年来就这样远离大众的视线,默默深藏于这片林地中,为这个景色恬静的球场,增添了许多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