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绩溪龙川村(三)—— 胡氏宗祠

标签:
龙川胡氏宗祠旅游 |
分类: 皖风徽韵 |
龙川不仅山水清丽,自古也是文风昌盛、人才荟萃之地。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仅宋、明、清三个朝代就出了11位进士。胡氏经1600多年,传至当今的“锦”字辈,计历48世。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龙川胡氏宗祠,被有关专家赞誉是中国古祠一绝。
胡氏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
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它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露台、门楼、庭院、廊庑、享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
中进(即正厅),乃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银杏树圆柱、柱基采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
胡氏宗祠正厅内左右共二十幅荷花图,前厅有十三幅梅花鹿图,寓意是“和平共处,福禄共享”。
一排落地窗门的十三幅木雕“梅花鹿图”,衬以各种山光水色,竹木花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这里自如生活,悠悠漫步,或回眸招侣,或仰首呦鸣;或饮水溪畔,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两侧各十扇落地窗门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
胡家推崇荷花,不仅因为其高洁的特质,更因为它谐音为“和",体现了家族和睦,长幼有序,亲同手足的“和谐”之意。
古祠后进,一排排落地窗门全是花瓶雕刻世界。
正祠东侧的边房,其结构分上下堂,高度仅有正祠一半,这是一座副祠,为什么要建这座副祠呢?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如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
副祠的木雕简洁,另有风格。
据说此拱桥特地为胡锦涛主席2013年中秋荣归故里修建。
上官桥是通往对岸山间庵的木桥,最先由胡富(1444-1522年)首造。
因为是集体活动,我已经是走的最远了,就没有时间过桥去对岸的景点了。这里山环水绕,景色优美,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及徽州的古建筑,感觉比去过的周庄,乌镇更有特色。
新桥漂亮,但不实用,看到当地人过河,走路、挑担、推车都是走木桥。
2012年,绩溪龙川景区荣获安徽旅游景区十大新品牌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