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公园之包公祠
(2012-05-13 05:29:06)
标签:
合肥包河公园包公祠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包公祠,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位于包河中一个土墩“香花墩”上的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人)的公祠。
“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包公祠正门的门楼并不显赫,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平淡而朴实。
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
两侧的堂柱上,书有合肥知县陈斌题写的一幅楹联: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右匾额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
享堂正殿左侧有李鸿章的《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碑文。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
享堂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头,上刻“宋包孝肃公遗像”。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据说是包拯的真容。
正殿的东厢陈列室,有《包拯生平简介》、嘉庆八年版的《合肥县傅郭城图》、《香花墩图》、《宋史》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志书、《包公办案图》等。
享堂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
据说,这一“廉泉”,廉者喝了安然无恙,贪者喝了必然头疼不已。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称“廉泉”。
包公祠东面侧殿的“包公故事蜡像馆”值得一看,蜡像馆以群组蜡像的形式向游客展示《怒弹国丈》、《铡美案》、《打龙袍》等故事。蜡像雕塑得栩栩如生,须发分明,表情逼真,生动地展示了包公的清廉、公正、无私的传奇故事。
可惜蜡像馆最近维修直到7月中旬,就没法拍照了。
几张包河公园的景色
包公祠外
脚印塘前的石刻《包公园记》
浮庄北面的玉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