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公园之包公墓
(2012-05-10 17:53:00)
标签:
合肥包河公园包公墓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包河南畔林区,与清风阁相连。
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年省市文博部门对包拯墓清理发掘,出土包拯及其夫人、儿子、儿媳、孙子等六人墓志和包拯遗骨及其部分陪葬品,重建墓地于包河公园,1988年竣工。
包拯墓园格局别致,墓园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堂、亭、室、阙,均以宋代二品官葬制设计,一砖一石一瓦完全符合宋代建筑质地与规格要求,保持宋代建筑风格。建筑群落随形就势,满园苍松翠柏,芳草如茵,古朴幽静,是闹市中一块难得的雅静去处,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集于一隅,引人入胜。
墓园区规模宏大,建筑古朴典雅,满园苍松翠柏,地势起落有致,与相邻的清风阁遥相辉映。
神门
神道两旁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对,组成墓前石刻群,名为“石像生”。包拯墓前的石刻群是按照北宋陵寝墓前石刻型制刻制的,其数量、品种则沿用唐制,显示墓主是三品以上官员。
享堂
享堂后是高5.2米的包拯墓
整座墓园各处皆有神道贯通,不少建筑上还有全国百余位当代书法名家书写的匾额、楹联装点,更增添了墓园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
碑画廊是为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一千周年而建,占地为500平方米。碑廊内有当代名书法家为包公题撰书石刻、竹刻作品200余幅以及椴木、徽砖制作的十幅大型徽派浮雕,生动形象地的映现包拯的政绩。
包拯墓北侧是附葬区,有包拯夫人及其子孙等墓5座
主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