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策略研究》开 题 报 告

(2010-10-28 16:30: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基本资料

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

《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济源市下冶一中课题组

课题《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调动研究》,经过对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论证,于 2010512向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2010 8月由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课题批准号为2010-jkchb-024。经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2010915在济源市下冶一中开题。参加课题研究的有济源市名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陈志强同志,中学一级教师卢卫国副校长,和课题组其他成员。

一、    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家庭相对比较贫困,受山区家庭思想影响,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课堂上更是如此,再教师加上调动不到位,评价方式不恰当,方法不合适,出现了学生课堂上学习不专心,东张西望;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和启迪,全然感受不到,课堂教学效率低,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局面。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调动”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只有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学习效率才会高。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全面、和谐、积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同时,在现实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就能表现出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中学教学有效性的意识,尤其注重中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我们试图通过对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合理有效的建议,打造有效课堂。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能通过讨论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目标

1、研究对象:下冶一中全体学生。

2、研究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教学有效性策略和方法,研究如何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中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研究是对在教学中,教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采取各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做到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并以教育科研活动为载体,推动我校教师积极从事教科研工作,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渠道,引导我校教师关注身边的教育现象,探讨教育教学的发展动态,总结和发现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身素质。实现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课堂上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由此研究课题来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途径

1、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进行新课标下中学生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研究。具体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提问策略及评价策略等。

2、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激趣策略、教学策略及课堂评价策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借鉴、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文献借鉴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家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3)个人经验总结法。做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并适时在课题组交流。

4)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3、研究的途径

1、加强校本培训,树立新教育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以新教育理论学习和我校的课改方案为重点,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教育实验相适应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校本培训形式做到多样化,坚持学习理论与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补充,要充分依靠广大教师,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师开展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水平。

2、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之间要多交流、多沟通,相互之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阶段交流:组织三次课题汇报课听评活动;组织五次课题论坛活动;每周在周三的集体备课之后课题组的教师进行此课题的研讨活动。

5、狠抓论文参评,注重实效。

6、开展教学评比,注重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实践和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03月——20105月)

根据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申报材料并申报课题。

(二)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09月——20117月)

1、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进行课题组内部培训,进行小组分工;

3、组织开题。

4、按照计划开展活动,进行阶段小结

根据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20109月——2011年元月主要侧重于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12月——20117月主要侧重于研究教师的提问策略及评价策略,两方面相互结合来完成整个课题的研究。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7月——20119月) ,通过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交流与推广,完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各有侧重。每一个学期都有阶段研究目标、任务和推进计划。

五、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1、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陈丽丽,,小学一级教师,济源市“百佳文明教师”,济源市“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辅导教师”,曾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课题——《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并荣获优秀奖,在国家、省、市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有充足的时间开展研究。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陈志强,济源市名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在省、市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研究。

卢卫国,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其他参加者多是学校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组织能力。

课题组的其他教师都曾独立承担过课题研究并均有多篇省、市级研究论文发表,能团结和指导本学科组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均有充裕的时间开展研究。研究教师年龄轻,学历高,责任心强,为课题研究提供师资保证。

3、课题组人员的责任与分工

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第一,陈志强校长:

①课题研究工作的理论指导;

②全面保障。

第二,课题主持人:

①主持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实证研究并积极总结研究成果。

③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

第三,课题组教师的责任与分工:

①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最新文章,举办课题研究人员读书交流会。

②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后课堂提问题的兴趣、能力、学习情感等表现。

③组织课题汇报课听评活动

④各研究成员撰写经验论文,或撰写教学案例分析,参加论文评比。

⑤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具体分工如下:

陈丽丽:课题主持人

卢卫国:负责采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照片

曹建忠:负责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最新文章,每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一次(课题组所有成员要有自己的书面学习心得);

宋清云:每一学期负责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读书交流会一次(要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包括时间、交流会的具体形式和活动总结等);

张志敏:围绕课题,每学期负责组织一次全体学生的调查问卷,并召开一次部分学生的座谈会,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后课堂提问题的兴趣、能力、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需要(紧扣课题,确定每次调查问卷的内容和座谈会的内容,要有具体的活动材料,包括所有的调查问卷,座谈会会议记录及活动总结);

李素琴: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汇报课听评活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确定课题汇报课的评价细则,③组织各成员作课并及时议课,④围绕课题,进行活动总结

常宁宁:及时督促课题组成员撰写经验论文或教学案例,并负责每次活动材料的收交、整理。

孙雪:做好每一次活动记录

另外,各研究成员至少每个月撰写一篇与课题相关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案例分析。

各成员之间应勤于交流,协调好各项活动时间,避免冲突。

六、课题研究基础

1、我校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正在形成的课题,为此项课题研究的完成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

2、我校教师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性、重要性有共同的认识。 

3、我校有较为雄厚的研究力量。校长陈志强,中学高一级教师,主持过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亲自参与研究,还有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与研究。

记得有位伟人说过: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一个安静坐在教室里的人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相信经过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方面有所收获,最大可能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主动求知、善于求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