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亲”缺位,朋友来补

(2014-02-20 21:28:19)
标签:

育儿

分类: 原创博文
2014年02月19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

    ◎付小平

    现在的很多孩子已经变得“六亲”不认,对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等近亲属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其实,这真的不能怪我们的孩子,“六亲”不认的根源在于目前大多数孩子都已经没有可认的“六亲”了。由于目前的很多孩子都是“独二代”,父母本身就是独生子女,所以到了他们这一代,作为至亲的姑姑、叔伯、舅舅、姨等长辈已经长期缺位。

    现在的家庭结构,跟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少子化,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二是小型化,三口之家居多。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迁,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六亲”不认、亲情淡化这么简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从出生开始,一个人的毕生发展就沿着自我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这两个主要方向不断前行。自我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社会性发展主要就是与父母及亲属、兄弟姐妹和同伴之间的互动。

    跟几十年前相比,如今很多孩子的社会交往对象基本上消减了一半,既没有太多的“六亲”可认,更无法体验手足之情。同时,部分家长出于各种各样的担心,甚至还不愿意孩子跟太多的同龄伙伴交往。最后就几乎把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完全忽略了。

    如果说“六亲”缺位的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同伴交往的对象和范围完全可以得到扩大,并以此弥补“六亲”缺位的后果。同伴关系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家长,我们就需要帮孩子找到更多合适的朋友,逐渐教孩子自己学会选择同伴。

    孩子需要交什么样的朋友呢?我觉得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长期玩伴。无论小时候,还是长大成人,孩子都需要结交几个经常可以在一起玩的伙伴。不管多么小的孩子,只要年龄相仿,大人不需要担心,只要给两个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他们就能很快玩到一起。

    二是同窗好友。当孩子上学以后,班上的同学就会成为最佳的择友对象。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不一样,一般来说,孩子最喜欢跟自己性格相近、志趣相投的同学交往,久而久之就成为很好的朋友。

    三是异性朋友。两三岁之前,男孩和女孩会经常在一起玩耍,彼此会看成很好的朋友。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就会倾向于经常跟同性朋友交往,会逐渐疏远以前的异性伙伴。然而,异性朋友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结交的一个朋友圈。通过跟异性朋友的交往,孩子会对异性有更多认识,更不至于长大后产生“交友恐惧症”。

    四是大朋友。如果结交的大朋友身上具有很多优点,性格、习惯和品行都比较好,那么这个大朋友就很容易成为孩子的行为榜样。由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性格和兴趣上会有一些差别,可以通过大朋友给孩子带来一些好的影响,扩展孩子的兴趣。对独生子女来说,有个大一点的朋友,还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例如合作、分享等。

    其实,父母也需要多交朋友。很多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几乎没有玩得很好的朋友,还问我如何让孩子多交朋友。我通常会先问他们自己是否喜欢交朋友,是否会经常带自己的孩子跟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不善交际的性格特点,那么他们的朋友就不会太多,孩子可以接触到的小伙伴也不会多。

    更为关键的是,父母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甚至性格孤僻,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也容易变得内向,不愿跟别的小朋友交往。因此,要想让孩子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父母首先需要多跟别人交往,多结交几个知心朋友。

    (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