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014-02-12 20:08: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博文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

◎付小平

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学会自己解决可以自理的事情。如果在本该自理的各个阶段,却没有掌握这个阶段的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或者在思想上总是依赖大人,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独立。

 

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

从开始出现独立意识起,孩子就会逐渐发展自主感,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独自探索。这个时候就要求父母给予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决定。随着孩子身心发育的不断成熟,父母就要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孩子,最终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人生做主。即使孩子偶尔选择失误,最终换来的很可能就是一次绝佳的成长机会。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要试图去规划他的人生,更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旁观者,我们需要为他们的成长鼓掌,我们需要扮演好一个成长顾问的角色。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却总是喜欢规划孩子的人生,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孩子的自主感难以建立,甚至无法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常识和能力,永远都学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孩子如果没有在幼儿阶段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越到后面就越难自立。一旦父母成为孩子的靠山,孩子自然不愿意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导致他们心理上无法断奶、精神上不能独立,甚至缺失基本的生存能力。长此以往,当孩子长大成人,我们却发现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啃老”的命运。其中的责任,主要在父母,因为我们几乎没有给过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更没有教会孩子生存的基本技能。

其实,从两岁以后,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任务,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一些事情。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支持孩子在每一个阶段学会做自己的事情,绝不是越俎代庖,包办孩子的一切。否则,我们的孩子就将永远无法长大成人,即使生理上长大,心理上仍然处于孩子的时期。一旦养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孩子自然无法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让孩子在试错中增强自理能力

很多父母不愿意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如果太小,既不能把事情做好,还有可能把事情做错,给大人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殊不知,没有人天生就会自己做事,孩子的很多自理能力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中学会的。正如每一个人学会走路都需要经历无数次摔倒一样,生活中的每一项技能都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熟练掌握。如果父母缺少对孩子的信任,没有对孩子的宽容,我们就没有理由责怪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

 

让孩子体验独立做事的成就感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父母也不能急于求成。我们需要先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比较轻松地完成,既可以让孩子逐渐积累一些自信心,又能让孩子体验到独立做事的成就感。一旦孩子感受到自我的能量,他们在下一次的独立行动中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本文节选自作者即将出版的《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一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