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爱孩子,需要智慧
(2013-06-27 09:37:05)
标签:
转载 |
翟晋玉
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先生的新书《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日前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新书付梓前作者将该书的电子稿发给了我,得以先睹为快。读完全书,深感这是当前幼儿教育方面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从父亲和教育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出发,将教育原理与育儿故事相融,专业思考与亲身感悟互通,与读者分享了自己6年来的育儿心得。从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作者作为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种爱不是单纯的感性,而是包含着理性和智慧,因此显得更加深沉和厚重。
书中绝少枯燥的理论和生硬的说教,而大都是生动的故事和具体而微的引导。对于当前困惑于种种育儿问题中的父母来说,作者的“现身说法”是一本非常生动的实用指南。
如何选择幼儿园?要不要全托?孩子不睡午觉怎么办?如何让孩子吃好饭?如何教孩子面对同伴的欺负?……家长在育儿经历中遇到的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操作的各种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解决方法。
更重要的是,本书提供的远不仅是方法本身。在具体方法的背后,作者对教育孩子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可以进一步引发读者去思考自己的育儿之道。
本书一个特别可贵之处是在育儿问题上秉持的“中道”。当前中国,家长对待孩子有两个极端现象:一方面,专制粗暴甚至虐待孩子的父母仍然很多,“虎妈”、“狼爸”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不敢管教,理由是要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由成长”。随着平等和民主意识的提升,第一种做法已经越来越失去市场,第二种做法却被很多年轻父母和教育专家奉为圭臬。
的确,早在一百年前,杜威就提出过“儿童中心”,但“儿童中心”是从教育要为儿童成长服务的角度来说的,绝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杜威反对对儿童“过于热情的理想化”,从而任由“教育失控”。
书中强调,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不要忘记还有管教的责任。家长要学会智慧地爱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只会伤害孩子。幼儿从懵懂无知的自然人转变为知书达礼的社会人,离不开家长的管教和引导。当然,家长应该无条件地爱孩子,但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
作者提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要把孩子看成“麻烦制造者”,更不能要求孩子完美无缺。恰如书中指出的那样,“对孩子来说,没有比拥有一个‘完美’的童年更糟糕的事情了。”
“每个孩子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摔跤中才学会走路的。”书中指出,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对待孩子错误的态度。作者在书中记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犯错的故事,和事后对此的反思。
正如作者所言,没有任何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摸索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没有任何一个全盘照搬就有效的模式。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教育是最艰难的事业。幼儿教育是这一最艰难事业中之最艰难者。因为幼儿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就像一颗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芽,稚嫩而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对它造成伤害。
孩子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天使。家长应该用心好好呵护他们,同时还需要向他们学习。英国田园诗人华兹华斯曾说:儿童是人类之父。蒙台梭利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作为成人,我们只有在更高的水平上回到儿童的本真,才能真正理解儿童,而理解是教育的前提。
这也正是为什么作者在书中强调家长要有童心的原因。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有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才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看到他们眼中的独特世界。
如何成为一名让孩子喜爱并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优秀家长?作者在书中以自己的育儿经历做出了生动的诠释。我想,作者之所以能做得如此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者把养育孩子当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相信读者对本书的阅读过程也会是一种享受,而且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