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2013年2月)
(2013-02-03 15:17:02)
标签:
转载 |
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父母必读,2013年2月,陈忻)
养育新主张
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
文/陈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
妈妈虽然很想继续看书,但是看到孩子们迫切的样子,她想对孩子们好一点,就带他们去了。
可是,一路上,妈妈却不由自主地对孩子们不耐烦起来:
“快一点,自己坐到车里去!”
“别吵,你到底想要什么口味的冰激凌,自己想好了!”
“没有你想要的口味?那你就要别的好了。”
“好了,好了,以后再也不带你们出来买冰激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不是想对孩子们好点儿,让他们高兴的吗?结果呢,每个人都是气鼓鼓地回家。想一想,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在我们身上经常发生?
警惕:强迫自己“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有危害!
一 直以来,我们接受的观念是“父母应该把孩子放第一位”。我们通常压制自己的不满或者疲惫,尽量去满足孩子。上面那位妈妈就是这样。一方面,她觉得她“应 该”对孩子好一点,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高兴;另一方面,她内心实际上非常向往留在舒服的沙发里看书。人的感受是一种客观存在,没有人能够通过压制来改 变自己的感受。这位妈妈的理智和她真实的感受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而最后的行为暴露了她的真实感受。情绪克制下去,却会通过其他渠道爆发出来。最终,父母自 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本应好好享受一番的,却也在父母的急躁、不满之下感到更加困惑,更加受伤。
记住:父母也是普通人,不要扮圣人
我们是父母没错,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并不会因为成为父母而突然从普通人成为圣人。我们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的限度。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限度。我们的感受我们自己做主。对孩子,我们可以努力做得更耐心一点,“更好”一点,但不是无限度。
如 果我们忘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自己是什么感觉,都不再真实率性,把自己的需要抛到一边,无条件地接受和忍受孩子,随时为孩子做出牺牲, 试图扮演一个好父母的角色。这样的父母必定会做出虚假的行动、虚假地接受孩子的要求。而结果呢,往往以大家的不高兴而告终。事情的进展往往是这样:
孩子们提出这要求,那要求。
父母压抑自己的消极感受而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不满在父母心里慢慢滋长。
父母的不满终于升级了,最后爆发了。
孩子(们)受到伤害。
每个人都不高兴。
因 此,作为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到自己真实的情绪。在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需求之间,寻找到适当的平衡。不要认为满足自己的情绪,而将孩子的需求 放在第二位,就不是“好母亲”、“好父亲”了。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孩子。尝试着告诉孩子自己真实的感受吧,这样,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心 态会变得更为平和,情绪也会更为稳定,处理起事情来也会更为合理。当我们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下面这位妈妈接受了“如实告诉孩子自己真实感受”的理念,有一次实行了这个原则:
“如实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父母们难免有不少困惑。
困惑1:孩子会认为我们是只顾自己的“坏父母”吗?
分享1:不会。恰恰相反,孩子更喜欢真实的父母。当我们告诉孩子真实感受的时候,也给了孩子一个机会,去体谅别人的心情和感受,学会尊重别人的感受。
困惑2:不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真的那么可怕吗?
分享2:不要以为,自己真的可以很好地掩饰自己的情绪。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往往有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就会说:“我妈妈很虚伪。她表现得总是那么贴心,实际上她并不是这么想的。” 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会让孩子觉得很不安。
困惑3:孩子一直很崇拜我,我真的可以告诉他“我其实是个普通人”呢?
分享3: 别害怕告诉孩子这一点。父母本人真实生动的经历比起陌生伟人的壮举,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更具有独特的震撼力,孩子更容易从中学习到一些面对坎坷和困境的 方法。告诉孩子真相往往会让孩子对你更信赖。有的孩子会说:“我的父母是了不起的人,他们不像父母,更像是朋友。他们真酷,他们和别人一样有毛病、会犯错 误,但我喜欢他们。”
困惑4:开口拒绝孩子,说自己的真实感受,一开始真的很难。有没有一些技巧?
分享4: 可以在平时聊天时,或者孩子遇到困难时,就当故事一样,说说自己曾经真实的感受,紧张、快乐都可以。比如孩子要参加幼儿园的演出,觉得面对这么多人,很紧 张,很害怕。这时家长就可以很坦然地跟孩子说:是啊,妈妈像你这样大的时候,也觉得很害怕。当做父母的开始习惯坦露自己的心情,就不难表达自己当下的情绪 了。而且,这样的亲子互动,不仅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也会以自己的例子,给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给孩子以激励,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们牢牢记住:我们是父母,也是普通人。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如实告诉孩子,孩子也会学会尊重你的感受。我们所说的互相尊重就是这样。
---------------------------我是补充的分割线------------------------
这篇文章,是我2年多前写的。后来给了父母必读杂志的编辑。
因为是2年多前写的,所以我现在做一点补充。作为父母,不仅仅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袒露自己的负面情绪,更要及时和孩子分享正面情绪。
有一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大宝说:谢谢妈妈给我做面包。通常我会说:不客气。那天我说:我真高兴你这么说。这个回答和平时不一样,大宝说:妈妈,你为什么很高兴呢? 我说:我很高兴你感激我的劳动,我真高兴你这么想。这就叫做“爱”。两个孩子纷纷过来拥抱了我。在这里我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妈妈是普通人,妈妈也需要鼓励,也需要被认可。很多时候,所谓爱的教育也是在这样的生活点滴当中了。
所谓互相尊重,就是互相尊重真实的自己和对方。
这篇文章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情绪的处理,父母自己要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要引导孩子处理他们的情绪,这个我上个月的杂志文章已经刊登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954530101bg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