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伴,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2013-02-01 20:30:49)
标签:

陪伴

孩子

礼物

教育

育儿

分类: 原创博文

http://s9/mw690/6d68a42ag7baa7e93f3f8&690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孩子们到底在期待家长送给自己什么惊喜呢?家长们是否也在纠结到底该送给孩子什么礼物呢?

去年儿童节前夕,上海卢湾一中心小学少先队开展了我的六一心愿的征集活动,令老师们感到惊讶的是六一心愿中最多的竟然都是和父母有关的,而近七成孩子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哪怕是陪着看电视,吃一顿晚饭也好。

很多家长总会在重大节日和孩子的生日纠结,究竟该为自己的孩子买什么样的礼物。从书籍、玩具、衣服等传统礼物到IPHONEIPAD等高档电子产品,逐渐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为孩子庆祝节日或生日,家长们准备的大多是物质礼物。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既期待物质礼物,但更期待家长能抽出时间陪自己玩。

很多大人看来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十分重要。对于节日的期待,孩子却有自己的答案,比如:我希望吃一顿全家餐,因为我的爸爸经常在外面有应酬,有很久没回家吃饭了希望爸爸能回上海工作,不再去外地,我很羡慕其它同学的爸爸都在身边,我的爸爸在新加坡,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我很想他”……

从上面这些答案中,我能强烈感受到孩子对亲情的期待远远超过对礼物的渴望,对精神的渴求远远超过对物质的需求,对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时间看得比他们花的金钱更重。

浦东一所初中曾经做过的一个问卷调查,既反映了孩子们对家长的不满,同时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学校老师问孩子们,如果有心事,你首先会给谁倾诉,结果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都不会找家长。问卷中,孩子们纷纷反映,如果找家长谈心事就是自讨苦吃,一是他们心不在焉,二是最后总是以批评结束。

家长本来应该是孩子最亲的人,可孩子的心事却不愿意向家长吐露。家长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也就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当然,对于家长来说,往往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自己太忙。外出忙工作、忙应酬,即使回到家也很忙,忙上网、忙游戏、忙休息……很多时候,忙就成为我们不愿认真做事的最好托辞,也成为我们不愿倾听孩子、陪伴孩子的绝佳借口。

养育孩子,需要父母真正用心,而不是把忙当作借口。有时候,工作忙可能也是事实,但很多时候也是很好的借口。无论多忙,家长陪孩子的时间总能挤出来的。说到底,还是我们是否愿意对自己的孩子用心,是否愿意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有些人年轻时拼命忙工作,眼睛只盯着事业、财富、朋友、职位,却很少环顾亲情、陪伴、恩爱,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成功!

然而,当很多人真正成功的时候,却发现,至亲的家人也许早已形同路人,幸福的家庭也许早已支离破碎。等到他们拥有大量财富时,却发现还有更大的单等着要买。

教育的前提是孩子和家长形成亲密的互动关系,彼此信任、坦诚沟通。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家长要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多花金钱在孩子身上。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散步,陪孩子旅行,陪孩子运动,陪孩子阅读,陪孩子游戏,陪孩子聊天……即使什么也不做,只是用心陪伴在孩子身边也行!

我一直认为,会陪孩子玩的父母才是好父母。但一提到陪孩子玩,很多家长就头疼,到底陪孩子做些什么。瑞士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儿童的游戏要经历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练习性游戏,在孩子出生后的两年内出现,这类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动作的重复再现。比如:一次次地把刚垒高的积木推倒重来,一遍遍地推着小车来回走,乐此不疲。

象征性游戏,即模仿游戏,出现在幼儿园时期或者说学前阶段,所获得的最主要的认知发展能力就是学会使用不同的象征。儿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动,如过家家小医生小警察等,装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规则性游戏,从孩子六七岁开始出现,代表规则意识的萌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学会选择玩伴,变化玩的方式,选择玩的时间,改变玩的空间和环境,约定协商玩的方法等。

其实,无论多么简单的亲子活动或者游戏,只要父母全身心投入,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也一定会很开心。关键是父母的心与孩子的心要在一起。但很多家长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却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让孩子感觉到是在应付差事,而不是高质量的陪伴。

(付小平,写于201321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