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完美的

(2013-01-04 20:30:31)
标签:

在家上学

教育

育儿

分类: 原创博文

http://s7/mw690/6d68a42agd270a2e52616&690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完美的

——在家上学可敬,但不可取

 

今天看到《中国青年报》一则新闻,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繁华、逃离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7对家长坦言,此举实属无奈,只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不得已只好去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

关于在家上学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这一方面折射出现行教育体系的诸多弊端,无法满足很多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部分家长的过度焦虑和恐惧,不能适应目前的学校教育。

诚然,在一个鼓励竞争之上、鼓吹成功第一的社会结构里,现行的学校教育在应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之下,已然偏离教书育人的初衷,逐渐滑向标准化、机械化、程式化的一端,填鸭式的硬灌强塞成为主流,个性化的因材施教难觅踪影。学校本应把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并重,但在急功近利、互相攀比的社会价值观的指引下,却只剩下了书本知识的灌输。

造成这个局面,教育部门的无所作为、学校和老师的变本加厉,当然都是难辞其咎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家长无谓的焦虑和恐惧给学校和老师带来的无形压力,形成一股倒逼的力量,压得学校和老师喘不过气来。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我们必须扪心自问:“在家上学,真有那么美好吗?仅凭一己之力,真能解决教育问题吗?”

我赞赏这些家长呵护孩子童年的勇气和决心,但不赞成这种抗衡教育体制和学校的莽撞和轻率。

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完美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完美的,因为我们对教育的需求总是永无止境的;没有任何一所学校的教育是完美的,因为我们对老师的期望总是永不满足的;没有任何一个家庭的教育是完美的,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总是永不到位的。

这也表明,任何一种教育都是任重道远的,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更没有我们预料的那么容易。

对于正在或即将开展在家上学计划的家长,请你们首先考虑清楚下面几个关键问题,再做出慎重的决定。

1、家长的理念能否达成高度一致?

在家上学,一般都是几个甚至几十个家长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松散的联盟形式,人数多的话,相当于家长自己开办了一所小型学校。

而这些家长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和孩子在现实的教育体系面前遇到了挫折、摔了跟头、碰到了麻烦等等。但每一个家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多数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自身的诉求和对未来的期盼也大都是不一样的。

当他们联合起来时,最初因为一时的冲动和满腔热情,全然不顾后果,更少想到大家在一起到底能走多远。对于自办教学这条路能走多远,武汉这些家长均称自己没有想过,“走一步看一步。”

其中导致在家上学联盟不能走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很难达成高度的一致。因为每个人想要通过在家上学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每一个家长的关注点就会不一样。久而久之,互相之间的抱怨和冲突就会出现,如果无法及时得到协调,日积月累的结果就是退出这个联盟,回归学校教育体系。这样的折腾,既累了家长,又苦了孩子。

2、孩子的学习能否全部得到有效解决?

现在是一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精通所有学科,更没有任何人能够穷尽教育的所有问题。我们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就必然做到术业有专攻。无论我们的学历多高,知识多丰富,总有自己完全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自己搞不太懂的学问。

而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聚集了不同的学科老师,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围,相对于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家长来说,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武汉的这些家长也坦言,在两个多月的教学中,他们已经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在教孩子学习的同时,他们也通过网络、看书等不同方式弥补自己的不足。

如果凭我们的个体力量仍然无法有效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甚至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那么这种逃离的方式其实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犹如从狼窝跳到虎穴。孩子不是大人的试验品,我们没有必要通过这种极端的做法,以保护之名行伤害之实。

3、孩子的社会性能否得到全面培养?

孩子的天性确实需要得到保护,不能遭到破坏。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在家上学这种形式的初衷。他们担心学校的僵化教育禁锢了孩子的思维,不忍老师的粗暴手段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更不舍应试的巨大压力击垮了孩子的坚强。当然这些家长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现实中总会有不合格的老师,总会有不如意的学校。

家长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孩子的社会性如何培养。如果我们总是把幼小的孩子与这个社会隔绝,尽可能减少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和伤害,那么他们长大后就不可能学会如何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甚至严重缺失心理免疫能力。

家长要知道,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宠物。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很多挫折需要孩子去经历,很多问题需要孩子去解决,很多能力需要孩子去历练,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让孩子从小接触真实的生活环境,而非把孩子隔绝在一个真空环境中。

也许家长会说,孩子们也有一些玩伴和同学,同样可以训练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在一所成百上千人的学校,孩子能够接触到的同学和老师将是形形色色的,能够触碰到的环境和氛围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是在家上学永远无法给到孩子的。

(付小平,写于201314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