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需要从小根植
(2012-08-25 21:19:05)
标签:
家庭教育育儿教育责任心杂谈 |
分类: 原创博文 |
这两天,大桥成为微博上热议的字眼,有新浪微博知名博主甚至发微博称哈尔滨大桥创“中国奇迹”:1、计划3年建成的大桥18个月完工,工程进度堪称中国奇迹;2、通车8个月桥梁垮塌,工程质量堪称中国奇迹;3、桥梁垮塌连施工单位都找不到,问责制度堪称中国奇迹;4、不到一天就岀调查结论,专家水平堪称中国奇迹;5、设计寿命百年的大桥承受不了超载,荒诞程度堪称中国奇迹。距离事故发生已过去两天时间,创造如此多奇迹的大桥,却没有让我们听到相关责任方、相关部门的太多声音。对于如此恶劣的人祸,不敢发声就意味着希望逃避责任,不愿露面就意味着不敢承担责任。
一个月前,京城的一场大雨,也让人世间的善恶美丑集体登台。大雨退去,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很多,京城的各个部门也针对社会上对他们的种种非议进行了辩解,其间由气象部门辩解所引发的争议让人玩味,北京市气象局表示,手机预警信息发送尚有技术障碍,北京人口特别集中,发送短信的基站却十分有限,“如果接收到短信时灾害天气已经结束,预警也没有意义了。”还说,联通曾经帮气象部门做过测试,一秒钟最快能发出去400条短信。7月23日,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表示,电信、联通、移动在防灾、抗灾、救灾通信技术保障方面从来没有“做不到”这个词。气象部门不是做不到,只是不愿意做,因为天气预报准确性确实不高,如果预警有误,是不是要承担责任,这个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对气象部门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做就意味着不担责任,不做就意味着少出错。
前段时间,还听到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上海目前在年轻人当中出现了一群被命名为丝宝宝的人,他们不愿外出工作,靠啃老过活。本来应该是年富力强,该成为家里顶梁柱的时候,年轻人选择了逃避,习惯了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即使生理年龄上已经成年,但心理年龄上却把自己当作没有长大、需要保护的孩子。
现如今,上至本该造福一方百姓的政府部门,下至本该顶天立地、活力十足的青年朋友,没有责任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痛心疾首的现象?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把责任挂在嘴上、却不愿扛在肩上?我们可以推脱这是体制使然,也可以推脱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甚至还可以推脱到整个民族的劣根性上。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培养公民责任心方面严重失职。
那么究竟是什么责任呢?一是指份内应该做好的事,如履行职责、尽到责任、完成任务等; 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如担负责任、承担后果等。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学校教育迫于应试的压力,短期内不可能会有大的改观,在培养责任心方面我们不要寄予太大期望。但作为家长,我们却可以把责任心从小根植在孩子的内心,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敢于担当的人。
一、首先把孩子培养成为独立的人
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真正独立的人,都会自觉担当自己该担的责任。但现实中,有很多孩子被父母照顾得太好,自己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做,全部由父母包揽,长此以往只能培养出一个永远依赖父母、始终无法断乳的孩子。
让我们从饲养宠物来看德国人的责任心教育。9岁的Thomas经过几道“程序”,终于如愿以偿养起了一对豚鼠。第一道“程序”,是获得妈妈的同意。Thomas3岁的时候让父母买了一只小狗,但是由于Thomas年幼,养狗的责任全部落到了父母身上。当Thomas提出要养一对豚鼠的请求时,他的妈妈说:“如果我同意你养豚鼠,那么喂食、清扫、照顾豚鼠这些工作都要由你自己来做,你现在已经有能力做这些工作了。如果你偷懒不想做,那你就不能养豚鼠,因为我们是不会帮忙的。”在Thomas的再三保证下,他的妈妈同意了。第二道“程序”是学习养豚鼠的相关知识,除了在网上学,Thomas还跑到宠物店向店员请教。在店员认为Thomas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后,他们才把豚鼠卖给Thomas。第三道程序是购买饲养所需物品,包括专用笼子、木屑、磨牙用具等。 还别说,Thomas照顾这对豚鼠倒是真的很用心,每天什么时候喂食,食品成分应该是什么,喂水量是多少,每天清扫笼子、铺上新的木屑……都得按要求来。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继而根植孩子的责任心,毋需大张旗鼓,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二、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该遇到的迟早会经历、该承受的迟早会肩扛、该犯的错误迟早会面对。与其这样,不如给孩子成长机会,让他在该经历的时候趁早经历,即使犯错,也让他尽早知道什么是“吃一堑、长一智”。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孩子拥有足够的成长机会,我们还用担心他长大后是否敢于担当吗?
三、培养孩子的使命感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完全弄明白的话题。生命的意义,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它可以是一番丰功伟绩,也可以是沧海一粟。无论大与小,最终都需要实现每个人的价值,都需要找到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感。一旦有了使命感,责任感将不期而至,并伴随孩子的一生。
(付小平,写于2012年8月25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