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让孩子独立-请父母学会爱孩子

(2011-09-10 10:32:38)
标签:

育儿

分类: 原创博文

    当我们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时,我们的言行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很多父母还是有很多疑惑,曾经有家长问我:“老师,其实我也知道孩子要让他独立,可是我看到孩子走弯路,难道我不去管吗,毕竟我比他有经验,我本来可以指导他的,难道你不说,就让他走弯路吗?”

    其实问题本身不在于做不做,而在于怎么做,因为孩子年轻缺乏经验,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引导,甚至需要我们去帮助,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们怎么加以引导,怎么做才能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又不至于让孩子走太多弯路。这个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独立起来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父母害怕什么,父母最害怕的是孩子受伤害,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帆风顺的长大,没有什么波折就能够出人头地。

    可是作为活了半辈子的人,家长最应该知道在一生中怎么可能不经历苦痛,怎么可能没有波折。所以我们最害怕的不应该是孩子受伤害,而应该是孩子受了伤害不能痊愈。

    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强健的心理免疫系统。强健的心理免疫系统不是让我们不受伤,不痛苦,而是让我们能够更快的恢复,就如同汽车的引擎,小引擎开上陡峭崎岖的山坡容易损坏,甚至爆炸,但是如果是大的引擎,不费催灰之力就能够爬上山坡。

    因此当孩子面临痛苦时,我们想的不应该是如何才能不让孩子受痛苦,而是引导他怎么直面痛苦,怎么舒缓情绪,怎么从痛苦中恢复,从而建立自己强健的心理免疫系统。

    我曾经跟很多家长说过:“我害怕的不是孩子承受痛苦,我害怕的是当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从痛苦中恢复的时候,我已经不在她身边。

    其次我们发现,父母全身心的去爱孩子了但是孩子却没有体会到这份爱。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全身心的爱,却成为了孩子的桎梏。父母很爱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学会如何表达爱。

    心理学家就“如何表达爱”概括了5 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肯定的言辞”,“身体的接触”,“精心设计的时刻”,“礼物的馈赠”以及“服务的行动”。这五种表达方式都能让对方感受到爱,而且它们可以一起出现或交替运用。不管用哪种爱的方式,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中国有句俗语:“养儿才知父母恩。”换句话说对父母的爱的体会要等到自己成为父母才能明白,这是非常悲哀的。因为爱是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真切的爱,那么亲子的沟通往往不能有效进行。所以父母到底是否是爱孩子的,不是父母说了算,而是孩子的真切感受说了算。每个父母不应该是扪心自问而应该问问你的孩子,“你感受到我们的爱了吗?”

    我们很多父母常常觉得我爱你就是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让你在最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所以孩子不需要参加家务劳动,孩子不需要操心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

孩子有了困难,我们也没有用同理心去体验,去感同身受,我们常常会像领导一样,帮助孩子检讨失败,我们会说:“没有关系,我们继续努力,下次再来。这次没有做好,我们下次改进。”这话看似完全正确,也确实是孩子需要学习的态度,但是对心灵受创的孩子来说,此刻最需要的,只是父母温暖的怀抱和温柔的话语,能让孩子疗伤。

    我们还有很多父母用爱来合理化我们的一切行为,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的画面,比如,孩子在书房看书,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进来一次,一会给他送吃的,一会给他端水,一会来看看他作业完成情况。在妈妈的眼里,这是母亲照顾孩子。可是在孩子眼里,这是不断的被干扰,被侵犯;再比如,妈妈趴在地上擦地,一会儿捶捶腰,一会儿叹口气。孩子请妈妈休息一会儿,别再擦地了。妈妈说:“没事儿,只要你好好念书,妈妈怎么做都不怕累!”你能想象这话让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吗?妈妈自己舍不得穿,舍不得吃,成天苦哈哈的,嘴里却一直念叨,只要孩子将来有出息她就满足了。你说,这孩子还能喘气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