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qjmy1234
qjmy1234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74
  • 关注人气:1,2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日有所诵:叩启儿童天赋之门

(2012-01-19 00:05:48)
标签:

转载



日有所诵:叩启儿童天赋之门


    “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中国小学语文教师薛瑞萍


    早上六点四十五分,课室响起琅琅书声。那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带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漫游。有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都认同清晨是学习的好时光,于是“晨读”在我国蔚为风气,几乎所有华小都在做。然而,“读什么?”这个重大问题却很少得到讨论与关注。下边就自己在学校的实践,分享一些有关“日有所诵”的看法与心得。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写得好,“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一个孩子的精神气质与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平日所接触的人、事、物,其中自然包括了他每日阅读的材料。 

    据我所知,我国多数华小的晨读主要分两类,一为读经,一为读应试资料。前者背诵《论语》、《中庸》、《大学》、《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后者则学习与会考格式相一致的习题范例,或者背诵一些四平八稳的所谓“范文”。读经,是成人希望孩子接触自己眼中的“经典”;读应试资料,则是成人希望孩子在不断操练后能考出一张亮丽的成绩单。两者皆从成人的主观角度与思考出发,皆高举“为孩子好”的旗帜,却没有将孩子的自然心性与阅读需求考虑在内。 

    让孩子生记硬背成人经典而不求甚解,孩子会快乐吗?孩子会因此爱上阅读吗?将应试资料往孩子的头脑猛灌,就算灌出了亮丽成绩单,这孩子将来会长成一个丰富而幸福的人吗?赢了现在,输了未来,我们走的是这样一条路吗? 

    对此,我选择站在中国教育组织“亲近母语”这边,打开儿童心灵、启迪儿童灵性,给孩子诵读符合儿童心性的、经典的诗性文本,让孩子喜读、乐读,走向更加幸福的人生。

    我让孩子诵读台湾林焕彰充满诗意的《花和蝴蝶》: 

    花是不会飞的 
    蝴蝶,蝴蝶是 
    会飞的花。 

    蝴蝶是会飞的 
    花,花是 
    不会飞的蝴蝶。 

    花是蝴蝶, 
    蝴蝶也是花。 

    我让孩子诵读日本金子美铃洋溢童趣的《露珠》: 

    谁都不要告诉 
    好吗? 

    清晨 
    庭院角落里, 
    花儿 
    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 
    说出去了, 
    传到 
    蜜蜂耳朵里, 

    它会像 
    做了亏心事一样, 
    飞回去 
    还蜂蜜的。 

    我让孩子诵读朗朗上口的《晨读对韵》: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花。 
    白鹭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支五支花。 

    看着孩子诵读时的投入神态,以及读到有趣部分时的忍俊不禁,我知道,他们在“日有所诵”的过程中是快乐的。中国特级教师张庆先生有个形象的比喻,说语文教育就像是熏锅底:崭新的锅,用火熏上年儿半载以后,锅底的黑色就擦不掉了。诵读契合儿童心性的优秀文学文本,除了让孩子快乐,还能让孩子的语感和语文素养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中积累酝酿。 

    抛开功利,抛开急躁,才能着眼于孩子的生命,让孩子走得更远。
 

备注:
文中提到的三篇诵读材料,皆选自薛瑞萍、徐冬梅、邱凤莲主编《日有所诵》。一套六册的诵读教材《日有所诵》(一年级至六年级)是中国著名教育组织“亲近母语”历经十年研究,五年编写,三次修订而成,由长春出版社出版,至今已进入中国各地小学,为数百万学生所用。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17.1.2012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