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吟诵归来不识路(一)

(2010-11-14 23:20:35)
标签:

杂谈

分类: 吟诵和中华传统文化

亲近母语  徐冬梅  

 

  从保定讲课,顺道去天津,再去拜访叶嘉莹先生。

    先生上次来扬州参加儿童母语教育论坛,而放弃了去北京参加北大冯其庸先生的学术研讨会和南开大学的唐诗年会的开幕式。在论坛开幕式上她陈述自己来扬州的原因,是因为亲近母语在做她一生在努力去做,而还没有完成的事业。17日晚先生站着给大家做了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她的风采感动了很多老师。不少老师在写论坛感受时都写到了先生带来的感动。

   我觉得应该给先生应有的回应。那天先生演讲后,我就决定向先生学习,今后只要给老师们或者家长们演讲,就一定站着而不坐着。论坛以后,我由学习吟诵引发的对古典诗歌、传统文化的热情,呵呵,更高涨了。我每天早晨,从诵读《诗经》开启每一天。

   当然这些是不够的。我想更应该做的是把“古诗唱游”做起来。先生倡议在幼儿园和小学开设“古诗唱游”课其实是不容易的,因为先生并不了解现在的学校课程体系。但在幼儿园和小学,用实验的方式,倡导有兴趣的老师开展“古诗唱游”的实验却是可行的。我想这个应该结合课标中必读的古诗文的诵读,当然内容可以适当拓展,结合原来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结合吟诵的推广,结合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等等来开展。

   这样的“古诗唱游”当然更要区别于“读经”,无论是选择的课程内容,还是教学的方式,都要引发儿童的生命感动,其实小学阶段不少老师已经有这样的实践,例如陈琴老师、戴建荣老师、看云老师最近的吟诵实践,芷眉老师的《在农历的天空下》等等。

   12日晚,在先生家里她给博士生、硕士生上课。共有四个博士生、五个硕士生听课,另外安老师、天津电大徐老师和我们旁听。先生背靠书橱,坐在一张椅子上,我们则坐在沙发上。年轻的学生带来了香蕉,先生女儿正好回国考试(已经60岁,但看上去实在年轻,最多将近50岁,看来基因实在重要啊。而且她是回国考口译的,呵呵,中国的60岁的老太在做什么呢?),特地给我和杨总倒了茶水,真是其乐融融啊!

    一个博士生把先生给我们准备的资料带来了,包括她在温哥华、台湾、天津电大给幼儿园小朋友上古诗的光盘,实在是太珍贵的资料。如果有可能,我们将整理出版。先生记忆力实在是好,她一一审看光盘,并向我们说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课,提醒我们看光盘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她还向我们介绍,说日本有专门的古诗的游戏,并在上课前翻箱倒柜的找这个材料,我们非常不好意思,让先生先上课,第二天反正我们要来,到时候再找,结果还是耽误了大家半个小时的上课时间。

   今天并不是先生直接讲课,而是一个博士生小熊博士论文开题的交流。这个博士生本科是武汉大学法律系的,但因为读了先生的书,便投考了先生的硕士,并连着读了博士。他的博士论文准备写陈寅恪的诗歌研究,他从自己结缘陈先生开始,讲了自己高中、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对陈先生诗歌和学术著作的研读。并重点解读了他的两首诗,说明现在学术界对陈先生诗歌研究的现状。

   另外一个博士不同意小熊对陈先生一首康有为百岁诞辰的诗歌的解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生让各位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各个学生谈看法的时候,先生都在认真的听。学生发表完意见后,先生给小熊提了两个问题,一、请他谈谈自己对陈先生第一首诗歌中两种版本的两句诗的看法,觉得哪一句更好?,在学生回答后,先生作了点评。二、提醒小熊要选择好的研究的切入角度。

   真羡慕这些年轻的学生,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受业于叶先生。

   课结束已经是10:30,生怕耽误了先生休息,赶紧告辞了。

  14日上午又去拜访先生。先生在家等着了。聊了一会,一起出来吃饭。

  席间,我问起先生不少问题,主要是关于吟诵的,先生谈了不少见解。

  等录音整理出来发在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