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问,网约车发展至今为何场站用车还要靠微信群调车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这些天心里有些郁闷,不光是因为天气热,还因为媒体不负责,许多媒体在亚洲第一大的丰台站开业时的报道中,在说到各种交通工具的衔接时居然只字未提个性出行的出租汽车,却给了网约车很大的版面和篇幅,让巡游出租汽车司机们很寒心。
众所周知,场站(机场火车站)的运力保障一直是巡游出租汽车的最大亮点,也是平时0距离接送乘客的最佳运输形式。到了春运或是节假日的运力保障时司机们的“保点”(运力保障的行话和简称)却经常是空驶着放到机场或是火车站(例如年三十晚上)接送最后一批乘客,也被交通行业称为“舍小家为大家”的“温暖回家路”。而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约车,司机们是靠着短信来互相通知传递场站缺断车信息,就这样也还是保证了十几年来的“保点”任务;后来有了微信,群内最多人也可以达到500人,成为了调配车辆的主力;再后来有了网约车平台,本以为它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是却令人失望。
记得9年前的2013年,北京市出租汽车调价听证会召开之前,作为听证会的代表,我到西客站调研,有好几位司机和我说起他们的期待,希望有人告诉他们要不要进去排队?大概要排多长时间?都知道时间对于出租汽车司机来说就是金钱,本以为网约车来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是九年时间过去了,实际上现在的网约车平台不管有多少“花活”,也只是完成了乘客和司机“点对点”的乘车中最初级那点需求,而对“点对面”(场站对乘客)和“面对面”(司机群体对场站的乘客需求)的用车需求一直就是空缺。那作为网约车平台还有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这么牛吗?
我们现在的场站缺断车及调配车辆等,无论是北京南站,还是北站、清河站等的信息来源,北京南站是靠“南站党员车队工作室”的微信群来传递运力保障信息,而北京北站和清河站都是靠着调度们组织的司机群来调剂车辆,不能不说,这是媒体的无知,还是网约车平台的明知不为,又或者说是根本就“不屑一顾”造成的呢?
中国城市的交通工具中是出租汽车(含网约车),而不是网约车可以取代出租汽车,还希望媒体们能够搞清楚,不是人们出行都用网约车,场站用车巡游出租汽车还是主力,别顾此失彼,等到用时方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