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2018年,为了落实国家政策的要求,北京市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当中,明确了在2019年和2020年北京出租车的新增和更新车辆中,采用纯电动车,又以北汽新能源的换电为主,车电分离,两年时间过去了,北京出租汽车的“油改电”为北京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从电动出租汽车上路一年多来,大部分车辆是以换电为主,也有部分家庭有条件的司机在家里装了充电桩,充电费用自然也比换电便宜一些。
但是对于众多换电的出租汽车司机来说,有时拉乘客到了没有换电站或是离换电站较远的地方换电不方便,就只能充电了。但是司机们却发现到了有些具有出租汽车充电桩的停靠站却被社会车辆占用,而有些社会车辆的充电桩却因为建桩数量多,目前的使用率不足且维修又跟不上,造成了出租汽车司机们的使用不便。
近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充电桩为何成“充电装”——安徽淮南“僵尸”充电桩调查》的文章,
文中提到,“新能源车主最怕啥?怕车子开半路没电。比没电更绝望的是啥?找到充电桩却充不了电。”安徽省淮南市新能源车主张强说,因为在充电站没法充电,他只好打电话求援拖车。
“新华视点”记者近日在安徽省淮南市发现,很多充电站的充电桩无法充电,有的无电源接入,有的甚至根本没安装配置充电模块,大量充电桩成“僵尸”。
说到“僵尸”充电桩,恐怕许多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也希望这些城市充电桩的管理者本着对城市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好自己管理的这片“寸土”,做到“守土有责”。
而这些年,为了发展电动汽车,不少城市也相应建了不少的充电桩,尤其是为出租汽车建了出租汽车专用充电桩,但是这些充电桩被社会车辆严重严重占用却得不到相应处罚,司机们希望执法部门也该尽的一份责任,莫让充电桩变成不能使用的“充电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