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负·重·前·行,这四个字,从字面的意思很简单,背负着沉重的包裹向前行走,而深层的意思则是指背上沉甸甸责任感向“风雨”中坚定地走去。
出租汽车行业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和个性化需求的代表,一直以来是话题不断,从乘客的“打车难”到司机的“停车难”,从叫车软件推广开始的便捷到网约车非法客运的猖獗……出租汽车司机们所经受和承受的难点和难题还不仅是停留在这些表面现象的一般性问题,还有车辆不断更新中的变革与城市交通工具发展所带来的不断更新,更是让出租汽车司机们付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付出,所以,用“负·重·前·行”这四个字来形容出租汽车行业的司机这个群体的付出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从进口车向国产车迈进的过程:“小面”开始的变革
众所周知,我国最早的出租汽车都是清一色的进口汽车,这也奠定了出租汽车是“高端消费”的基础,以及为“特殊人群的一般出行和一般人群的特殊出行”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的需求特征。随着出租汽车行业的大发展,对于车辆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是面对高额的购车款出租汽车公司难以承受,于是以“友联”公司(后合并到首汽)为首的企业开始尝试使用“面包车”作为出租汽车来运营,也成为了北京名副其实的“面的之父”……突然有一天,你出门打车时发现满头的“黄面的”越来越多时,也成就了当时的天津“大发”、“吉林”等车企……“面的”作为许多城市的交通工具(上海除外)也写进了中国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并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虽然北京10元起步,1元1公里的价格受到了百姓们的青睐,甚至是到菜市场买菜的老太太都会选择买菜后打辆“面的”回家,但是作为小面司机的群体们却是“遭罪”的,尤其是到了夏季,屁股下的发动机却让司机们不得不在脖子上围个大毛巾,而“大可乐”瓶里冰着的水又成了许多车里的“标配”,可见当时司机们的工作之辛苦是显而易见的。
夏利等低端车辆占据出租汽车市场的主体阶段
在“面的”还在盛行的时期,北京的许多出租汽车公司还选择了以三缸1.0升排气量为主的夏利车型,虽然小排气量到夏季带动空调有些费劲,但是总比“面的”舒服了许多,因此,还是受欢迎的,尤其是在淘汰“面的”后统一了1.2元1公里的价格还是很有优势的,所以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也就是为何夏利在被淘汰之前为何占据了北京出租汽车市场“半壁江山”的原因所在吧。
虽然后来夏利向出租汽车市场推出了四缸发动机的车辆,但是因为排气量小,所以到了夏季带动空调还是比较困难的,或者说,到了夏季车内的温度还是降不下来,于是许多乘客这时选择了捷达与富康等相对价格高端些的车辆。再加上车辆小后备箱也相对小了些,因此对于到机场、车站的部分乘客也是对此车辆有些“顾忌”的原因。
两张照片来自网络
明天,请看《“负重前行”的出租汽车行业(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