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网约车诞生已经七八年的时间了,这些年来带给我们广大乘客的出行观念是什么?除了便捷还就是平日的低价以及断车时离谱的高价。这种低价与乱价并不代表其实一直误导着出行消费的方向,也导致了探讨问题的“假象”。
误导一:“以量取胜”的低价不代表CPI的实情
众所周知,出租汽车行业的每一次调价都要召开调价听证会,这是因为出租汽车关系着民生的物价指数(即CPI),所以,每一次的调价都会牵动着不少部门的紧张的工作和每一次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各种工作以及众多媒体的关注。
但是,自从网约车来了以后,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用各种补贴不仅撬动了出行市场那块本应“安全”的底线,更是切分着本不属于这个行业的那块“蛋糕”,而这一切全都是来自于那个“以量取胜”的低价,却与物价指数没有任何关系。正像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的一位负责人员在一次会上说的那样,你们(指网约车平台)能一直这样补贴下去造福百姓出行当然是好事,但是又做不到,这不是在扰乱市场吗?
误导二:“以量取胜”的低价造成城市的交通拥堵
任何城市的出租汽车都是有数量管控的,而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在明确出租汽车的定位时,也指出,科学定位出租汽车服务。出租汽车是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
既然是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就该是相对价格高于公共交通的小众出行服务,而网约车是作为出租汽车的一部分也必须是有数量管控的的,但是有些网约车却不顾城市的交通状况,拼命发展网约车,把大量不合规的私家车辆发展为运营车辆,三五倍于正规运营的出租汽车,也扰乱了城市的交通秩序。
“以量取胜”的网约车该得到有效的治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