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两年前的秋天,高德地图最新版本加入了聚合叫车功能,让用户在高德地图中,只需要一个账户就可以轻松的叫到出租车、滴滴快车、首汽约车和神州专车各级别的车型。寓意今后找路打车用一个APP就能轻松搞定了,对于消费者这是何等便捷的事情。去年秋天,当滴滴顺风车事件发生后,人们对于顺风车和滴滴打车的安全提出了质疑,此时,高德地图又推出了新的业务——高德叫车。
不用单独下载多个出行APP,在一个平台就可以同时呼叫十多种不同公司的网约车型供乘客选择,这是近一两年来又兴起的聚合叫车的热潮。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美团、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用户高度聚集的平台上,都能看到网约车的身影。对消费者而言,功能聚合带来不少便利,不过,在媒体的关注中,除了价格不平衡,还有投诉互相踢皮球等问题。然而,被忽略的是非法车辆大量聚集,要不要监管、如何监管、怎样监管却被放在了便捷之后的之后而进入“盲区”。
今天,大家在网上转发最多的新闻恐怕就是《“滴滴顺风车司机伤人案”被告人被执行死刑》了,这也算是对被害女孩的一个告慰和给家人一个交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随着他的死刑被执行非法运营的网约车就从此消失了或是安全了。
最难以让人理解的是,在像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美团、携程等聚合平台上,可以看到多家运力供应商在提供运力保障,但是有些供应商并不具备运力资质,甚至是自身也没有网约车运营许可,这些难道就不需要监管吗?
一位网约车行业的负责人说,比起这些聚合平台上众多不合规的车辆仍在非法运营,我们这些合法公司与合法车辆的运营成本的付出就太大了,冲击着我们合法网约车和巡游出租汽车的市场,使劣币驱逐良币。而对于这种聚合平台的监管该怎样做还希望有关管理部门能够重视起来。
一位常用叫车软件的的哥说,现在有了聚合平台,乘客打车确实方便了,但是非法运营的车辆并没有减少,反而显得更乱了,我们也没有因为平台的增加而活源多起来,有时还能两三辆车一块应单接活,乘客还要退掉多出来车辆的订单,我们也跟着多跑路……还有司机反映,在聚合平台上乘客“欠费”还不好追回来……而从乘客端来说,投诉的问题也存在不少,但是往往是来回“踢皮球”。
虽然聚合叫车模式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许多乘客还是认为自营服务的单一平台更有保障。
对于聚合平台要不要接受监管?一旦从平台上叫了车出了问题要不要承担责任?这些问题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因为,叫车便捷与遵纪守法并不矛盾,而为乘客把住乘车安全的关也应该是各大网络平台做大做强更有担当的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