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传统出租车行业在许多方面做得比网约车平台要好许多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感慨万千,因为要清理手机中存的照片,这两张去年9月份就存进来的照片因为迟迟找不到“失主”,于是就在我的照片库中“歇着脚”。这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大家也都该清楚。
去年9月一位的哥拉了两位外地乘客拿着众多包裹,下车时还嘱咐乘客别忘了带好所有物品。然而,由于乘客包裹物品众多还是将两件物品落在车上。的哥说,我还是在后来清理车的时候发现的,被踢到了座椅下和前排的角落里,对我都是“盲区”。但是我想那天只有这两位乘客是拿着许多包的,还是网约车平台派的单,我赶紧给平台打电话,希望赶快找到乘客,免得人家着急。平台说尽快回复,但是我等了半天也没有回复,结果又给平台打电话,还是告诉我会尽快答复,可是我还是等不到答复,两天过去了,我打了好多电话也没有回应,我只好把东西送回公司交到队长手里。公司与队长都曾多次联系平台,但是都没有任何回音。一周后气愤地公司老总将照片发到我的微信里,我开始关注此事。一个月后问结果怎样,答复是没有结果,两个月后还是如此,就这样连我都快忘了此事时,又看到此照片,觉得非常奇怪,网约车平台要找一位乘客就这么难吗?被标榜的大数据是干什么用的?
无独有偶,也是在去年的秋天,国庆黄金周期间,在北京和广州,两位的哥同样都是以巡游的方式拉的乘客,北京的乘客是将钱包掉在座椅上,而广州乘客是酒后一时糊涂多付了3万多元车费,两位的哥都是在没有乘客任何资讯的情况下最终找到乘客归还钱财等。
北京的哥安师傅与乘客合影
为什么传统出租汽车行业能做到的事情网约车平台却做不到?传统出租汽车行业是真正作为服务行业时时刻为乘客所想,而不是像有些网约车平台仰仗大数据却为大数据“所困”;传统出租汽车行业做的是“减法”,就一件事处理好一件事才算完成,是一杆子扎到底,是专人负责制,北京的哥安立成师傅和广州白云公司的哥佘荣昌师傅虽然是巡游拉的乘客并没有乘客资讯,北京的安师傅是依靠公安部门的协助找到失主,佘师傅是依靠公司的帮助,最终都找到了“迷糊乘客”。但是有些网约车平台往往做的是“加法”,接电话的是一个人,处理起问题来又是多个部门的转手及“分析”,加来加去时间早已耽误,乐清女孩出事之前一天就有女乘客不止一次投诉司机的不轨行为,但是等平台反映过来,女孩早已经被害。
广州的哥佘师傅与乘客合影
其实,这还只是一个方面的对比,还有许多方面传统出租汽车行业要远远优于某些网约车平台,只是这些年有些平台为了说明自己的优势而借助媒体贬低传统出租车行业而已。虽然互联网可以人脸识别,杀害郑州空姐的“滴哥”也被人脸识别过,可还是出事了。
传统出租汽车行业是见人见车,特别是GPS的全程检测不仅连着公安部门,值班的人员对车辆异常、司机过长时间运营和疲劳驾驶、车速过快等都有实时监测,都会把情况反映到主管安全的负责人那里。许多司机都和我说过自己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好被队长约谈的事情,虽然是敲打,但是心里暖暖的,毕竟是为了你和乘客的安全。
不要小看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这些做法,网约车平台既不见人也不见车,安全何以保证?尤其是对兼职司机而言,如何保证司机不会疲劳驾驶?人脸识别就可以解决司机的疲劳问题吗?
兼职司机可以有无数,但是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没有兼职的生命可以再来过。因此,对于网约车司机的管理只能做“加法”,决不能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