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安全这条红线网约车平台还应该向传统客运多学习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从8月底到今天上午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组织的网约车顺风车进驻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新闻通气会的召开,已经 整整3个月时间了。3个月时间不算长,但是无论是对于交通运输等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对像滴滴这样“巨婴”似的还缺乏“成长经验”的网约车平台来说,都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历练过程。毕竟在认知上还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安全的红线是必须要坚守的,这也是绝不能动摇的。
我们注意到,今天滴滴CEO程维发文表示,“坚决整改,把安全红线刻在心里”。在1300多字的全文中,我们虽然读到了自责,也读到了企业整改的决心,以及在整改中进行的系统性反思和战略的调整。但是,不知为什么,我还是担心整改的不彻底与不到位。
为什么会这样说,不是我们不相信滴滴会改好,而是觉得从一开始平台就没有把自己放在客运服务的立脚点上思考问题,所以在许多问题上,你再认真也没有抓到要害的问题。
第一,在“滴滴出行”移动端中有近3个月的工作轨迹,不能说工作不认真,不努力,包括前一阶段程维、柳青等公司的工作人员走进商场与写字楼等听取乘客与司机的意见,以及此次展示的近一个月的在全国各地召开的司机及乘客的征集意见会,但是只征求司机与乘客的意见解决不了滴滴的根本问题,关键是客运的管理不是司机与乘客能够懂得的问题,尤其是客服该怎样做乘客与司机都是外行,而此时应该像传统出租汽车企业学习,虽然他们开始没有移动互联网相伴,但是对于巡游车的运营规律和应对投诉等问题都是一竿子扎到底的垂直服务,不像滴滴平台“摊大饼”式的客服体系(我以后会用调研事实和数据加以说明)……所以,我们在提出互联网+出租汽车的同时,还希望滴滴能够放下巨婴的身段,加一加传统出租汽车的管理体系与模式,向传统致敬不是什么坏的事情。
也许是这些年我们的舆论对传统出租汽车有太多的误解,所以让人们总以为传统巡游车是落后的,是需要用互联网来加持的,但是传统出租汽车走过几十年其中有许多好的传统不应该被丢掉,还应该继续发扬,也应该值得滴滴等平台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第二,记得在9月7日程维给职工的内部信中的最后部分提到,“现在,我们正积极配合多部委的联合安全大检查,准备更加深入持久的安全攻坚战。公司现已升级成立安全指挥部。我任组长,柳青任副组长。各战线核心干部都动员和投入进来……公开信发表当天,就有出租汽车公司的老总气愤地说,你任组长还分工明确,安全绝不是停在口头的口号,你们学习《安全生产法》了吗?你们考证上岗吗?不要以为有了互联网就不需要再学习了,我们出租汽车公司管安全生产和运营的人都是要学法与考证的,不学《安全生产法》管什么运营?
虽然滴滴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学法与持证上岗是必须的。所以,希望滴滴在此次事件后还是多学点法,多些持证上岗的管理者。
第三,还是在那封公开信中,程维说,我们在探索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不知为什么,还是觉得程维对客运服务的认识远远不够,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所改变?都说创新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这才是明智之人。创新不是非要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才算胜利。再说,移动互联网叫车只是电召车的升级版,也不过是为提升客运服务增加了一种可供乘客多一项选择的手段而已,就是一种提升服务的手段为什么就要另找一条路线前行呢,客运的唯一前行路线就是前置的安全。
交通出行需要敬畏之心,这一点新旧业态是同等的重要,且童叟无欺,再年轻也必须要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