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谁是网约车平台“案板”上的“肉”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记得两年前的8月份,我就曾写了一篇文章《谁是网约车平台“案板”上的“肉”》,分析了当时的情况。为什么今天又重提此话题?是因为最近以来发生的几件事情让我觉得是该提醒私家车主与乘客,再次认清形势,适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事件一,最近滴滴CEO程维在回应某节目采访时表示,“实际上,中国的出行价格是全球最便宜的。中国其他物价水平都很高的,中国的出行,相对是最低的。”当被问到滴滴如今是否涨价,程维表示,是真实的,前两年因为是巨额补贴,用户产生了错觉,现在觉得价格高其实是“高补贴”的后遗症。并指出,现在还两年前补贴的债。
点评:人们如果记忆不差还会忆起,就在上月19日,“网约车监管政策制定与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时,有些媒体在发稿时又提出“打车难”、“打车贵”仍是困扰广大市民出行的难题。并指出,如何实现对网约车等共享出行新业态的科学监管已迫在眉睫。奇怪的是这眉睫之事还未解,怎么不到一个月时间,这“后遗症”就发作要涨价了呢?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乘客打车不贵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还两年前补贴的债。谁来还?当然是乘客。
听说,外挂都出来了,车费比原来又贵了许多,这事据悉平台反应比较快,公司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封禁外挂。至于网约车涨价的问题,新政文件规定就是要与巡游出租汽车实行差异化经营,网约车本就该价格高于巡游出租汽车,只是希望以后别再一边举着“缓解打车贵”的牌子为“非法客运”开拓,一边在特殊天气价格翻倍就好了。
事件二:广东梅州滴滴司机撞路人赔偿93万元的案件最近被多家自媒体又一次提起,其实这是一件发生在2016年3月的交通事故,去年就做了一审判决,因为车主不服又上诉,今年年初再审的判决,认为车主吴某的车辆具有营运性质,保险公司只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在第三者责任险范围内不负赔偿责任。最终车主赔偿伤者93万元,虽然比一审的145万元少了几十万元,但是93万元也不是一般网约车司机能赔得起的数字。而在这起事件中滴滴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之所以被多家自媒体提起,都是与最近严打非法客运等运营环境相对吃紧有关,估计也是提醒司机们注意行车安全。
点评:通过这次事件,也使我们再一次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并对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养司机,只在网上派单收取信息费的做法,觉得是“高,实在是高”。虽然在再审中滴滴被原告追加为被告,但是因为滴滴公司与被告滴滴司机吴先生在劳动关系上没有从属性,也不是服务车辆的有效管理人,所以对于原告请求被告滴滴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法院以“依据不足”不予支持。
事后,有律师指出,如果司机购买了运营险,保险公司就会负责赔偿。但是,如今跑非法营运的车主又有多少人愿意买运营保险呢?!其实,通过这起交通事故的赔偿案,告诉了所有私家车司机,别再侥幸,一旦出了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要想开网约车,还是去考试学证,并去办理车辆运营的变更吧。
事件三:就是我们前两天说的,青岛市民刘先生一家打快车出了交通事故的事件。现在,除了一家人沉浸在刘先生母亲去世的悲伤中,还要面对以后的官司该如何打,而目前虽然大量医疗费由平台垫付可能以后可以报销以外,事后的许多事情还是未知数。尤其是,面对财大气粗的网约车平台,即便是快车司机与乘客刘先生都是弱者。
点评:如果说,上边的事件二是网约车司机因路上撞行人受伤在赔偿问题上吃了大亏,在事件三中就是网约车乘客在车内被撞受伤事后赔偿的官司问题了,估计快车司机也不会有多好的结果。据悉,目前快车司机已经被抓。如果按照事件二中的判决,可能赔偿金额会更大。作为给快车派单的滴滴公司因为给无证车辆派单属于非法客运,这次能否被免责,我们还不清楚,只能拭目以待。
所以,还是要提醒大家,出门别再图便宜,还是打正规的出租汽车更安全,起码出了事有人担责。
从这三件事情来看,无论是平台涨价,还是司机出交通事故与乘客出交通事故,大家都不是“受益者”,而真正的受益者只有平台一家,虽然“案板”上的“肉”不好听,但是谁被“宰”谁知道。
记得我在第一篇《谁是网约车平台“案板”上的“肉”》一文中就提到,原以为商家宰客大多是非正规商场与农贸市场等个体商家而为,对于像公共交通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城市交通出行是没有被宰的可能,连出租汽车调个价还要开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其中,消费者代表就占了40%。但是网约车的出现把原来不敢上街巡游,只趴小区的黑车洗白了,加入到网约车的大军中。从此,宰客变载客,还有了“名份”。
几年来,我们领教了网约车在出行领域的“呼风唤雨”和各种套路与“出牌技巧”,从开始“讨好”有客户资源的出租汽车司机再带入乘客,把正规守法且符合行业规矩的出租汽车叫车平台打得“落花流水”,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到什么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平台抓住了乘客就开始“甩”不赚钱的出租汽车,再发展违法的私家车运营为己赚钱,而此时私家车主并没有看明白自己就是“出租汽车第二”,而且悲惨的是还不如出租汽车,因为出租汽车虽然只是收入减少,但是该修车该保养都和以前一样,可私家车就不同了,除了上交的提成还要自己修车与保养,这笔费用有人计算过多出了多少码?
其实,对于出租汽车司机而言,平台不派单,大不了去巡游拉客,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不合规的网约车司机和坐不合规车辆的乘客而言,一旦出了事故就没小事了,我们不是危言耸听,只是希望大家好好想想,这样做究竟值不值?!